JSON XML RDF
placename:

會稽郡 (traditional Chinese)

会稽郡 (simplified Chinese)

Guiji Jun (Pinyin)

type: jun commandery
temporal span: from -222 to 12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31271 E 120.6186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Qin from -221 to -207
西汉 Xihan from -206 to 8
新莽 Xinmang from 9 to 23
东汉 Donghan from 24 to 128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会稽郡(前222-128年)治所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以吴越地置。治吴县。汉高祖六年(前201)改属荆国,析置鄣郡,此后会稽郡或称吴郡,辖境缩小。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并天下,以吴越地置会稽郡。⑴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区)。⑵领26县。秦二世元年(前209),地属项梁、项籍。⑶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王韩信。⑷汉高祖六年(前201)改属荆国,析置鄣郡,此后会稽郡或称吴郡,辖境缩小。⑸


⑴东汉·班固:《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会稽郡,秦置。”(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校点本,6册,1590页)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1《沿革》:“秦始皇二十五年,并天下,以吴越地为会稽郡,治于吴。汉因之,领县二十六。”(陆振岳点校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2页)
嘉庆《清一统志》卷77《苏州府一》:“秦始皇三十六年,置会稽郡,治吴。”(《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26册1页)
⑵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25《江南道一》:“秦置会稽郡二十六县于吴。”(北京,中华书局,600页)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3《城郭》:“阖闾城,吴王阖闾自梅里徙都,即今郡城。”(《择是居丛书》景宋刻本。北京,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1990年,第1册,708页下)
正德《姑苏志》卷16《城池》:“府城即阖闾故城。自太伯城梅里平墟诸樊徙都于此。……自后历代皆仍其旧,至隋杨素徙城横山东,今所谓新郭也。唐武德末复还旧城。”(上海,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2册,1页)
吴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吴县志》第一章《建置》第三节《县治》:“秦建吴县时,立治于子城东北打急路桥(今保吉利桥,位于白塔东路与平江路相交处)之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78页)
⑶西汉·司马迁:《史记》卷7《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其九月……于是籍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顾颉刚等校点本,1册,297)
⑷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高帝五年,以秦郡东海、会稽、泗水、薛郡置楚国封韩信,翌年国除,分其地置两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25页)
⑸东汉·班固:《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校点本,6册,1590页)
东汉·班固:《汉书》卷1下《高帝纪第一》:六年,“春正月丙午,韩王信等奏请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校点本,1册,61页)参见《资治通鉴》第1册368页。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高帝六年,以故韩信楚国淮东地之东阳、鄣郡、吴郡置荆国封刘贾。”“吴郡当以郡治吴得名,即《汉志》会稽郡前身。……会稽分鄣郡后或称吴郡,或仍称会稽,有如东海郡分东阳后或称郯郡,或仍称东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34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