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歙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歙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e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86577 E 118.4339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歙县(前221—588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属鄣郡。①故治即今安徽歙县(徽城镇)治。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鄣郡改名丹阳郡,县属之。为都尉治。③后汉因之,属丹阳郡。④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歙县置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四县,并黟县置新都郡。县属之。⑤晋平吴,太康元年(280年)新都郡更名新安,县属之。⑥宋、齐因之。⑦梁承圣二年(555年)属新宁郡。陈太建元年(569年)省新宁郡入新安郡。县属之。⑧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省入休宁县。⑨
①宋淳熙二年《新安志》卷1《州郡沿革》:“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秦并天下以此属鄣郡之地。”《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集解》谓三十六郡有鄣郡。(第1册,239页)县初置定于是年。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古迹》:“歙县故城,今府治。”今歙县城(徽城镇)
③《汉书》卷28上《地理志八上》:“丹扬郡,故鄣郡。属江都国。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阳。……县十七:……歙,都尉治。”(第6册,1592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元朔二年,江都王建嗣,元狩二年谋反,“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史记五宗世家》)鄣郡亦同时入汉,并得庐江郡四县,而改名丹阳。《汉志》系鄣郡改名于武帝元封二年,恐传钞致误。清人钱坫曰:江都王建以元狩二年自杀国除,非元封也,当依《宋志》”改正,此语极是。”(38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④《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丹阳郡,秦鄣郡,武帝更名。……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新都郡。十六城……歙。”(第12册,3486页)
⑤《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建安“十三年,……是岁,使贺齐讨黟、歙,分歙为始新、新定、黎阳、休阳县,以六县为新都郡。”(第5册,1117页)
⑥《晋书》卷15《地理志下》:扬州“及晋平吴,……改新都曰新安。”(第2册,459页)“新安郡,吴置。统县六,……歙。”(第2册,461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新安太守,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分丹阳立新都,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第4册,1037页)
⑦《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新安郡:始新、黔、遂安、歙、海宁。”(第1册246页)
⑧宋淳熙二年《新安志》卷1《州郡沿革》:“梁元帝承圣中分海宁、黟、歙三县,更置黎阳合四县立新宁郡,与新安并正属扬州。陈省新宁郡及黎阳县而新安复属东扬州。”《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梁末分置新宁郡。见《元和志》。按《南史》太平二年封陈十郡,有扬州之新宁。《府志》承圣二年置。治海宁。陈省新宁,仍属新安郡。按《陈书??文帝纪》:天嘉三年以新宁郡属东扬郡。盖其后省也。隋开皇九年平陈,省新安郡。始改歙州,治休宁县。”《南史》卷9《陈武帝纪》:太平二年(557年)九月,以十郡封陈霸先为陈公,其中即有扬州之“新宁”。(第1`册,268页)《陈书》卷3《世祖纪》天嘉三年(562年)六月,以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晋安、建安八郡置东扬州。”则此时仍有新宁郡。今姑作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废。县仍属新安郡。
⑨《隋书》卷31《地理志下》:新安郡“歙,平陈废,十一年复。”(第3册,8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