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益州郡 (traditional Chinese)

益州郡 (simplified Chinese)

Yizhou Jun (Pinyin)

type: jun commandery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22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4.70312 E 102.7432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no parents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益州郡(23——224年)治所(陈庆江编写) 更始元年(23年),就新郡复名益州郡(1),仍治滇池县(2)。领滇池、双柏、同劳、铜濑、连然、俞元、收靡、谷昌、秦臧、邪龙、味、昆泽、叶榆、律高、不韦、云南、雟唐、弄栋、比苏、贲古、毋棳、胜休、健伶、来唯二十四县(3)。东汉建武元年(25年),健伶县更名建伶县(4)。建武六年,省来唯县(5)。永平十二年(69年)置永昌郡,划邪龙、叶榆、不韦、云南、雟唐、比苏六县属之(6)。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改建宁郡(7)。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载:益州郡:“莽曰就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册,第1601页)。《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益州刺史部所属有益州郡。王莽所改政区名,不久即复旧称,但恢复的时间有的无明确记载。《后汉书》卷11《刘玄传》:“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是时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偏于天下”。更始元年(23年)十月王莽被杀,新莽政亡。时全国当全复汉旧名,就新郡当在其列,复名益州郡。 (2)王莽时益州郡曾改名,但未见治所迁移之记载。又,《后汉书》志第十九《郡国一》序曰:“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二册,第3385页)。按《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益州郡首县即为滇池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二册,第3513页)。 (3)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益州郡,领二十四县,即:滇池、双柏、同劳、铜濑、连然、俞元、收靡、谷昌、秦臧、邪龙、味、昆泽、叶榆、律高、不韦、云南、雟唐、弄栋、比苏、贲古、毋棳、胜休、健伶、来唯。(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册,第1601页)。其中,毋棳县王莽时改名有棳,胜休县改名胜僰。此两县恢复旧称当与郡同时,在更始元年(23年)。 (4)《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益州郡领有建伶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二册,第3513页)。其即《汉书·地理志》所载之健伶县无疑。《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亦作“建伶”,谓:“建武十八年(42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叶榆、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反叛,杀长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册,第2846页)。更名时间,史无明载,姑定于东汉建立之建武元年(25年)。 (5)《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益州郡所领已无来唯县。同书志第十九《郡国一》序曰:“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二册,第3385页)。并省时间,《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并省四百余县”(同上,第册,第页)。来唯县当即其一。 (6)《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载:“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分益州置”。郡领八县,其中六县为邪龙、叶榆、不韦、云南、雟唐、比苏。(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十二册,第3513——3514页)。此六县西汉属益州郡。 (7)《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第三》:“(建兴)三年(225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二版,第四册,第894页)。又,《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说:建兴三年(225年),“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第241页)。《晋书》卷14《地理上》亦载:“建宁郡:蜀置”。(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二册,第441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