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高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高邮县 (simplified Chinese)
Gaoyo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51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79071 E 119.4373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高邮县(651-1368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唐永徽二年(651年)复徙高邮县于今江苏高邮市(1)。属扬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扬州(2)。五代吴武义元年(919年)属江都府,南唐因之(3)。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复属扬州(4)。北宋开宝四年(971年)为高邮军治(5)。熙宁五年(1072年)废高邮军,改属扬州(6)。元祐元年(1086年)复为高邮军治。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承州治,绍兴五年(1135年)废承州,复属扬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为高邮军治(7)。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高邮路治,二十年(1283年)为高邮府治(8)。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高邮府为高邮州,省高邮县入州(9)。
注:
(1)《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高邮军高邮县;“隋大业中,移于樊梁镇,永徽二年(651年)复旧所。”(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3册,9页)按大业中移治,当在大业七年或八年,定于七年(611年)。“复旧所”,即复还治汉旧治,清《嘉庆一统志》卷97《扬州府·古迹》:“高邮废县,今高邮州治,汉置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034年,32册,2页)按清高邮州,即今高邮市。
(2)《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淮南道》扬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70——1571页。
(3)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1《十国地理表》:吴、南唐,“扬州,吴改大都督府,为江都府,建都。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建东都,领四县。”领有高邮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585页)按吴何年改为江都府,史无记载,姑定于吴建国初年之武义元年(919年)。
(4)《新五代史》卷12《周本纪·世宗纪》:显德三年(956年),“取扬州。”(北京,中华书局,1874年,1册,120页)《读史方舆纪要》卷23《江南五·扬州府》:“五代时,杨氏都焉,曰江都府,南唐以为东都。周世宗取之,复曰扬州。”(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060页)复改为扬州,即在后周显德三年取得江都府后,高邮县仍属扬州。
(5)《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高邮军》:“本扬州高邮县,皇朝开宝四年(971年),建为军,仍以县隶焉。”(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3页,8页)
(6)《元丰九域志》卷5《淮南东路·扬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上册,191——192页。
(7)《舆地纪胜》卷43《淮南东路·高邮军》,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2册,1757——1761页。
(8)《元史》卷59《地理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7页。
(9)《明史》卷40《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9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