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通州 (traditional Chinese)

通州 (simplified Chinese)

Tong Zhou (Pinyin)

type: 直隶州 直隸州 zhi li zhou independent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033 to 127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01047 E 120.8546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淮南路 Huainan Lu from 1033 to 1071
淮南东路 Huainandong Lu from 1072 to 1077
淮南路 Huainan Lu from 1078 to 1126
淮南东路 Huainandong Lu from 1127 to 1275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76 to 1277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通州(1033-1277年)治所和界线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改静海军置(1)。治静海县(今江苏南通市),领静海、海门二县(2)。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崇州,明道二年(1033年)复改为通州(3)。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通州路(4)。

州界:
1,东界:东至海(5)。
2,南界;南至长江(6)。
3,西界:在今南通市西北平潮西三十里(7)。
4,北界;北至白蒲镇,同今南通市北界(8)。

注:
(1)《资治通鉴》卷294《后周纪五》:显德五年正月,“拔静海军。”胡三省注:“南唐于狼山北立静海制置院,周得之,建静海军,寻升为通州。”三月,吴越奏遣邵可迁、路彦銖“以战舰四百艘、士卒万七千人屯通州南岸。”“江北悉平,得州十四,县六十。”胡注:“光、寿、卢、舒、蕲、黄、滁、和、濠、泗、楚、扬、泰、通十四州。”(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20册,9578—9581页)据此,后周于显德五年正月得静海军后,即置通州。(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20册,9578—9581页)《舆地纪胜》卷41《淮南东路·通州》亦云周世宗显德五年平江北,“寻建静海军为通州。”(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2册,1703页)即在同年改静海军置通州。
(2)《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通州静海县,“随州置。”海门县“本东洲镇,因洲升为海门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舆地纪胜》卷41《淮南东路》:通州,周世宗显德五年平江北,“寻建静海军为通州,分其地置静海、海门二县。”(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2册,1703页)
(3)《元丰九域志》卷5《淮南东路》:通州,“天圣元年改崇州,明道二年复旧。”(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上册,199页)《舆地纪胜》卷41《淮南东路》通州同(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2册,1703页)。
(4)《元史》卷59《地理志二》:通州,“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5页)
(5)《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通州《四至八到》,“东至大海八十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
(6)《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通州《四至八到》,“南至狼山及大江一十五里。”按狼山,即今南通市南狼山,南临长江(《江苏省地图集》,36页)。
(7)《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通州《四至八到》,“西北至蒲堰南清水港如皋县界六十里。”(同上引书)按清水港地无考,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全省舆图·通州图》:“平潮镇,在城西三十里。”(《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248—250页)平潮镇即今南通市西北平潮(《江苏省地图集》,36页),以所载里距推计,宋代通州西北界在今南通市西北平潮之西三十里。
(8)《太平寰宇记》卷130《淮南道八》:通州《四至八到》,“北至泰州如皋县界清水港五十里。”清水港其地无考,《万历通州志》卷2《疆域志》:海州,“北至白蒲镇六十里为如皋界。”(《天一阁臧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81年,10册,1页)按白蒲镇即今如皋县东南白蒲镇,此南十里为如皋县、南通市界(《江苏省地图集》,36页)据此,宋代通州北界与今南通市北界略同。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