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羅州 (traditional Chinese)

罗州 (simplified Chinese)

Luo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605 to 60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37126 E 113.0976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Sui from 605 to 606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罗州(605-606年)治所和界线

隋大业初,岳州改名罗州。⑴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城区),辖巴陵、华容、沅江、湘阴、罗5县。大业三年(607),改名巴陵郡。⑵

以下具体界线中涉及的地名,均用清代及今天的地名。

东界:
北段为临湘县与湖北蒲圻、崇阳、通城县界。光绪《湖南通志》临湘县图有官庄、铜鼓山等地名,《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临湘县有官庄畈、铜鼓山等地名,二者方位相同。又,据康熙《岳州府志》卷4《山川》,临湘县东南有大云山、东有药姑山,《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方位同,名称未变。此段界线古今相同。
南部即平江县东界,与江西省铜鼓县接界。核《江西全省舆图》义宁州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平江县幅,两者界线大致相同,且《江西全省舆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图集》相比较,南楼岭、黄龙山等地名,均在今省界。惟《义宁州图》中的“蒋市”、“龙门厂”,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平江县幅的“浆市街”、“龙门厂”,因此,此段界线有所变化。

南界:
东段即平江县南界。据《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东段以山脉为界,现仍以山脉为界,当相同。西段,光绪《湖南通志》平江县图有双江口、茶子坪、花门楼、长田市、毛田等地名,在《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平江县幅内为双江口、茶子坪、花门楼、长田市、大毛田,且相对位置同,当是古今界线相同。
向西,为清代湘阴县东界南段、南界、西界南段。据光绪《湖南通志》湘阴县图,与平江县南界相邻处有沙溪市,今《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阴县幅、《湖南省地图册》汨罗市幅均有,方位相同。向南,光绪《湖南通志》湘阴县图有界都市、高坊、界头铺、樟树港塘、茶壶潭市等地名,在今《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阴县幅、《湖南省地图册》汨罗市、湘阴县幅均有,参考山脉、河流走向,当是古今相同。
向西,为沅江县与益阳县界。据光绪《湖南省志》益阳县图、《湖南省普通地图集》益阳县幅,古今界线有较大变化。清代界线在今湘阴县与益阳县闪界处西林港北侧,西南向,又东北向,至今益阳县东北资水北侧之沙头,复西北向,接今沅江县西界。

西界:
南端为沅江县与辰阳县界。据汉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汉寿县志》第一章第二节《县域》:“1950年6月,寅宾乡所辖赤山一带约95平方公里划给沅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1页)据《湖南古今地名辞典》,赤山在今沅江市西北部,因此,此处界线当在赤山以东。北段为华容县与安乡县界,包括清末的南洲直隶厅大部。因大部分在湖区,暂以清光绪《湖南通志》华容县图为参考画出。

北界:
与江陵府、鄂州接界。光绪《湖南通志》华容县图在华容县西北有三汊河,《大清帝国全图》湖北省幅石首县西南也标有三汊河,是三汊河当在华容与石首县交界处。《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华容县幅三汊河标在湖北石首县境,但紧邻省界,因此,此段界线应作没有变化,也就是今三汊河南侧的南县北界即清末华容县北界,并直接与安乡县接界。向东,光绪《湖南通志》华容县图有鼎台铺、五田渡等地名,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华容县幅鼎台铺、五田渡等方位相同。此段界线当古今一致。向东,以长江为界,随长江河道的变化而变化。《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塔市驿在湖南、湖北两省交界,今在华容县境内。往东,为巴陵县与湖北监利县界,以长江为界,长江河道有所变化,参考《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岳阳县幅之长江故道画出。向东,为临湘县与湖北监利县界,仍以长江为界,古今河道相同。与东界连接。


⑴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巴陵郡,梁置巴州。平陈,改曰岳州,大业初改曰罗州。”(中华书局,第3册,第895页)
一说大业三年改名。《元和郡县志》卷27《江南道三》:“隋开皇九年改为岳州,大业三年为罗州。武德六年,复为岳州。”(中华书局,第656页)
按:据《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则《元和志》云大业三年改岳州为罗州有误。现以大业元年(605)为改名之时间。
⑵唐·魏徵:《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