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朗州 (traditional Chinese)
朗州 (simplified Chinese)
Lang Zhou (Pinyin)
type:
州 州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60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03481 E 111.6913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隋 Sui from 598 to 606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朗州(589-606年)治所和界线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改沅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城区)。辖武陵、龙阳两县。⑴大业三年(607)改置武陵郡。⑵
东界:
即辰阳县东界,辰阳县即清代龙阳县。据汉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汉寿县志》第一章第二节《县域》:“1950年6月,寅宾乡所辖赤山一带约95平方公里划给沅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1页)据《湖南古今地名辞典》,赤山在今沅江市西北部,因此,此处界线当在赤山以东。北段为华容县与安乡县界,包括清末的南洲直隶厅大部。因大部分在湖区,暂以清光绪《湖南通志》华容县图为参考画出。
南界:
东端为龙阳县(今汉寿县)与益阳市、桃江县之间界线。光绪《湖南通志》益阳县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桃江县、益阳县相同的地名,只有荆竹界一处。光绪《湖南通志》龙阳县图在龙阳县南界有军山铺,《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汉寿县东南界也有军山铺。据此,暂作界线古今相同。
向西,为武陵县(今常德市)与益阳县、安化县界。光绪《湖南通志》武陵县图在县南界有九龙山,《湖南古今地名辞典》之《常德市市区地名图》(282页)在县南界亦有九龙山,古今界线当同。
又西,为桃源县与安化县界,界线沿山脉走向而成。光绪《湖南通志》桃源县南有乌云界在界线上,《湖南省地图册》桃源县幅在县南界线上也有乌云界,高1028米。参考山脉南北两侧水系走向,此段界线古今相同。
西界:
与辰州府接界,即今桃源县与沅陵县界。《隋书·地理志》武陵县有望夷山,当即夷望山。《水经·沅水注》:“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下册,3086页)杨守敬《疏》:“守敬按:《隋志》作望夷山,今谓之水心崖,在桃源县西南百二十里沅江中,两峰骨立,高数千丈,奇险难登。”今桃源县西界在夷望山西,因此桃源县西界当即隋武陵县、武陵郡西界。光绪《湖南通志》沅陵县图有麻伊洑塘、柳林汊、甕子洞塘,在《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沅陵县东部均有。此段界线当同。向南,光绪《湖南通志》以辰龙关为沅陵县与桃源县分界处,桃源县图有沐濯铺,《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在今沅陵县内,因此,此段界线当西移。
北界:
明代与岳州府接界,清代与澧州直隶州、岳州府接界。西段为桃源县与慈利县间界线。光绪《湖南通志》慈利县图有南岳寺塘,《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慈利县有南岳桥,方位一致。光绪《湖南通志》桃源县图,北界从西向东有芭茅洲、毛家坊、黄石市、杨林垭等地名,《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桃源县北界有巴茅洲、毛家河、黄石、杨林坳等地名,相对方位同。因此,此段界线古今相同。
向东,为石门县、安福县(今临澧县)与武陵县界。光绪《湖南通志》石门县图南端有洋茂潭,《湖南省普通地图集》石门县东南端有羊毛滩,当是古今界线相同。光绪《湖南通志》安福县图,安福县南界有毛家界、鳌山铺,《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澧县南部有毛花界、敖山,此处界线也古今相同。又为澧州(今澧县)与武陵县(今常德市)界。光绪《湖南通志》武陵县图在县北界有武陵渡,《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澧县南部有渡口,因此,古今界线未变。
⑴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武陵郡,梁置武州,后改曰沅州。平陈,为朗州。统县二。”(中华书局,第3册,第890页)
⑵唐·魏徵:《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