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武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武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l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9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03481 E 111.6913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武陵县(589-1911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合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置。⑴以武陵郡名得名。治所即今湖南常德市城区。为朗州治。大业三年(607)为武陵郡治。⑵唐武德四年(621),地入唐,为朗州治。⑶天宝元年(742),为武陵郡治。⑷乾元元年(758)复为朗州治。⑸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为鼎州治。⑹南宋乾道元年(1165)为常德府治。⑺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常德路治。⑻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属常德府,为府治。⑼至清末未变。⑽
⑴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武陵,旧置武陵郡。平陈,郡废,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置武陵县。大业初复置武陵郡。”(中华书局,第3册,第890页)
⑵唐?魏徵:《隋书》卷3《炀帝本纪上》: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汪绍楹等校点本,1册,67页)
⑶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朗州下,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朗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5页)
⑷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天宝元年,改为武陵郡。”(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5页)
⑸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乾元元年,复为朗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5页)
⑹元?脱脱:《宋史》卷88《地理四》:“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军节度。乾德二年,降为团练。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中华书局,1977年校点本,第7册,第2194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9: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壬子,“改朗州为鼎州”。
《方舆胜览》卷30《湖北路》:“国朝祥符,避圣祖讳,改鼎州。”(上海古籍出版社,《宋本方舆胜览》,第291页)
⑺元?脱脱:《宋史》卷88《地理四》:“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军节度。乾德二年,降为团练。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今名。……乾道元年,以孝宗潜藩,升府。”(中华书局,1977年校点本,第7册,第2194-2195页)
⑻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常德路,上。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总管府。”(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第5册,第1525页)
⑼《明史》卷44《地理五》:“常德府,元常德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4册,第1087页)又:“武陵,倚。”(同上,第1088页)
⑽《职官录》(清宣统三年冬季)湖南省;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影印本,第1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