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衡陽郡 (traditional Chinese)

衡阳郡 (simplified Chinese)

Hengyang Jun (Pinyin)

type: jun commandery
temporal span: from 742 to 75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6.90162 E 112.5970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Tang from 742 to 756
衡州防御使 Hengzhou Fangy from 757 to 757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衡阳郡(742-757年)治所和界线

唐天宝元年(742),改衡州置。⑴治衡阳县(今湖南衡阳市城区)。辖衡阳、湘潭、耒阳、常宁、攸、茶陵6县。天宝八年(749),湘潭县改名衡山县。⑵乾元元年(758)复为衡州。⑶

以下描述界线走向的地名,均用清代地名。

东界:
相当于清代的攸县、茶陵州、酃县东界。
北段为攸县东界,是以罗霄山脉与江西莲花县交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之吉安府《莲花厅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攸县图相比较,两者界线走向相同,且莲花厅的分水凹与今攸县的分水坳位置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攸县图较为简略,以罗浮山、欧公山为界。据此,当是古今界线相同。
向南为茶陵州界。据康熙《长沙府志》卷一《疆域志》:“茶陵州……东至江西永宁弄心岭,西至安仁章桥,南至酃县桥梁,北至攸县朱溪。”(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7册,238页)西至江西永宁县,南、西接本省衡州府酃县。光绪《湖南通志》茶陵州图走向也与今界相同。
南段为酃县界。据光绪《湖南通志》酃县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酃县幅比较,参考清《江西全省舆图》(曾国藩等修,同治七年刊本)之《永宁县图》,两者均是以山脉为分界线,似无大的变化。

南界:
先后与郴州、桂阳郡交界。在清代由东向西与郴州、桂阳州交界。酃县与桂东县之间界线,因光绪《湖南通志》酃县图县界南部只有少数山脉地名,无参考价值。据光绪《湖南通志》桂东县图北界有秋坪塘、槽里、竹坑等地名,《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桂东县北有秋坪、槽里、竹坑等地名,相对位置相同,参考山脉、水系走向,可作古今界线相同。向西,为安仁县与永兴县界,光绪《湖南通志》安仁县图南界有大湖峰、大坑、龙海塘等地名,与《湖南省地图册》安仁县之大湖仙、大坑、龙海塘等地名相对应;光绪《湖南通志》永兴县图北界有曹子坊、树头下等地名,在《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永兴县北界亦有,因此,安仁县与永兴县之间界线,古今相同。
再西,为耒阳县与郴州永兴县界。光绪《湖南通志》耒阳县图南界有文冲山、大义乡、上堡市等地名,《湖南省地图册》耒阳市南界有中文冲、大义乡(大义圩)、上堡街等地名,相对位置同,界线为古今一致。
又西,为常宁县与桂阳州之间界线。光绪《湖南通志》常宁县图南界有白沙市、西岭墟、庙前、弥勒铺,《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常宁县南界有白沙圩、西岭镇、庙前圩、弥勒铺,相对位置也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桂阳州图北界有陈家湾、湖溪桥、小阳泉,《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桂阳县北界有陈家湾、湖溪桥、小洋泉等地名,相对位置同。因此,界线当古今相同。

西界:
南段为常宁县与永州府祁阳县界。光绪《湖南通志》常宁县图西界有楠木园、官厅岭、麦子园等地名,与《湖南省地图册》常宁市西界楠木元、麦园、官岭镇等地名相对应,当作古今界线相同。
北段为衡阳县与宝庆府邵阳县界。光绪《湖南通志》衡阳县图西界有关市、大云山、金兰市、磨石铺等地名,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衡阳县幅西界关帝庙(《湖南地图册》衡阳县幅作关市乡)、大云山、金兰市、磨石铺等地名相对位置同,因此古今界线也相同。

北界:
与潭州长沙郡交界。在清代与长沙府相接。西段清朝为衡阳县与湘乡县界,今衡阳县与双峰县界。光绪《湖南通志》衡阳县图有石洞口、太子庙等地名,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衡阳县石洞口、太子庙方位相同,参考水系、山脉走向,古今界线基本相同。
稍东,为衡山县与湘潭县界。《大清帝国全图》在界线附近标有“南冲”、“龙口”,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湘潭市幅的南冲铺、龙口,相对位置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湘潭县图有生田店、石陂口、龙凤桥、彭陂港,即今株洲市内生田、石边口、龙凤桥、彭波港;又有马公堰、寺门前、樊田港市、南冲铺、琵琶山、桥头铺等地名,即今湘潭县境内马公堰、寺门前、樊田、南冲铺、琵琶山、桥头铺。又,光绪《湖南通志》衡山县图北界有白果市、油麻桥、三樟树,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白果、油麻田、三漳树,因此古今界线当一致。
又东,为衡山县与攸县界。光绪《湖南通志》衡山县图东部太过简略,无参考价值。《大清帝国全图》朱亭、龙凤桥等地名位置相同。光绪《湖南通志》攸县图有渌田市,即今攸县渌田圩,位置也相同。参考阴山江(今作阴山港)流向,此段界线古今相同。
又东,为攸县与湘潭县、醴陵县之间界线。攸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攸县志》第一篇《建置》:“元朝初年,攸县就已形成和现今差不多的境域,此后,县界没有重大变化,只有几次小的调整,其调整情况如后:一、清雍正十一年(1733),将原由攸县、茶陵分管的马鞍山至小集一带茶陵卫屯田地区归并攸县管辖。二、民国30年(1941),湖南省调整各县的插花飞地,攸县将枫仙乡第十八保黄皮洲及渌田乡的丫尖下街划归茶陵县;茶陵县将中大洲及渌田街的肖家土坪、花明楼一带划归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