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衡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衡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Hengy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732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6.90162 E 112.5970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衡州 Heng Zhou from 732 to 741
衡阳郡 Hengyang Jun from 742 to 757
衡州 Heng Zhou from 758 to 1276
衡州路 Hengzhou Lu from 1277 to 1363
衡州府 Hengzhou Fu from 1364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衡阳县(732-1911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唐开元二十年(732)以临蒸县改名。⑴治所即今湖南衡阳市城区。为衡州治。天宝元年(742),为衡阳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衡州治。⑵五代因之。宋仍属衡州。⑶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衡州路。⑷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属衡州府,为府治。⑸洪武十年五月戊寅(1377.6.7),新城县并入。⑹清乾隆二十一年四月丁未(1756.5.8)析置清泉县。⑺至清末未变。⑻

⑴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武德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3页)
⑵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天宝元年,改为衡阳郡。干元元年,复为衡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3页)
⑶元?脱脱:《宋史》卷88《地理四》:“衡州,上,衡阳郡,军事。……县五:衡阳,紧。”(中华书局,1977年校点本,第7册,第2199页)
⑷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衡州路,上。唐初为衡州,又改衡阳郡,又仍为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衡州路总管府。”(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第5册,第1528页)
⑸关于衡州路改置衡州府的时间,史料记载有二个不同的年份。
一是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史》作此说。《明史》卷44《地理五》:“衡州府,元衡州路,属湖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为府。”(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4册,第1088页)从《明史》记载来看,天临路改潭州府、常德路改常德府、辰州路改辰州府均在此年。桂阳路改桂阳府、永州路改永州府、道州路改道州府、宝庆路改宝庆府、郴州路改郴州府等均在洪武元年。无洪武二年改路为府的记载。
另一说是明洪武二年,主要依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0《湖广六》:衡州府,“明洪武二年,改为衡州府。领州一、县八,今仍旧。”(中华书局,第4册,第3443页)嘉庆《清一统志》卷362《衡州府一》、康熙《衡州府志》相同,牛平汉编着《明代政区沿革综表》亦采用此说。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嘉靖《衡州府志》无具体年代。本处暂采用《明史》之说。
⑹《明太祖实录》卷112:洪武十年五月戊寅,“以河南、四川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为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新城县入衡阳县。”(台湾中研院历语所校印本,第3册,第1853、1855页)
⑺《高宗实录》卷510:干隆二十一年四月丁未,“吏部等部议覆湖南巡抚陈宏谋等疏称,衡州府属衡阳县,地广民稠,讼案繁多,查该府同知、通判同城,同知止司捕务,应裁并通判管理。即于府城内添设知县一员,分管东南两乡一切钱粮。新县衙署,即以久裁推官署基移盖。旧有司狱应并裁,改设新县典史。……从之。寻定新县名为清泉县。”(中华书局,《清实录》,第15册,第446-447页)
⑻《职官录》(清宣统三年冬季)湖南省;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影印本,第1139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