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潭州路 (traditional Chinese)

潭州路 (simplified Chinese)

Tanzhou Lu (Pinyin)

type: lu circuit
temporal span: from 1277 to 132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19820 E 112.9781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潭州行省 Tanzhou Xingsh from 1277 to 1280
潭州行省 Tanzhou Xingsh from 1281 to 1284
湖广等处行省 Huguangdengchu from 1285 to 1328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潭州路(1277-1328年)治所和界线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潭州置。治长沙、善化县(今湖南长沙市)。属湖广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属湖南道宣慰司。元贞元年(1295)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等5县,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等7州。天历二年(1329),以潜邸所幸,改名天临路。⑴

东界江西省,南界茶陵州、衡州路,西界宝庆路、辰州路,北界常德路、岳州路。

东界:
北端为浏阳县东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曾国藩等修,同治七年刊本)之《南昌府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浏阳县》幅相比较,浏阳与江西铜鼓之间的界线走向古今相同。《江西全省舆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图集》内,“大潙山”、“界岭”等地名均在省界附近。又,光绪《湖南通志》浏阳县图,有上洪塘、陈家坊、张家坊、清江、小江、大窑铺等地名;《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浏阳县幅有上洪、陈家坊、张家坊、清江、小江桥、大瑶铺等居民点,且方位相同,因此,界线当无变化。
此下为醴陵县东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之袁州府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醴陵县》幅比较,两者界线走向相同,且栗市(上栗市)等地名的相对位置也相同。《萍乡县图》的白竺与今白竹位置也相同。光绪《湖南通志》醴陵县图有白兔潭、普口市、渌石段等地名,在《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中也有。
又下为攸县东界,是以罗霄山脉与江西莲花县交界,以清《江西全省舆图》之吉安府《莲花厅图》与《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攸县》幅相比较,两者界线走向相同,且莲花厅的分水凹与今攸县的分水坳位置相同。

南界:
东段为攸州与茶陵州之间界线,以武功山为界,古今界线相同。攸州与安仁县界,光绪《湖南通志》攸县图西南有渌田市,《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攸县幅西南角有渌田圩,光绪《湖南通志》安仁县图有樟桥铺,《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有大平,与《湖南普通地图集》漳桥、大平地名相对位置同,参考地形,古今界线相同。
向西,为衡山县与衡州路衡阳县界。参考明清衡山县界画出,据嘉靖《衡州府志》卷一《天文地理》:“衡山县……东至长沙府攸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长沙府茶陵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衡阳县界四十五里,北至长沙府湘潭县界三十里。”(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59册)因无洪武初年的衡山县四至,且未见方志有洪武以后衡山县界线变化的记载,因此,此处暂作明清衡山县界线不变。
光绪《湖南通志》衡阳县图,在衡阳县与衡山县交界处有草鱼石、白鹭江等地名,《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衡阳县东有草鱼石、白露坳地名,参考两县界水系走向,清代衡山县与衡阳县之间界线,即今衡阳县与衡山县、衡阳市南岳区间界线。又南,为衡山县与清泉县界线,参考光绪《湖南通志》衡山县图、《衡山县志》第一篇《建置》第二章行政区划之《清末衡山县十七字政区图》(衡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1994年12月,55页),古今界线同。

西界:
与宝庆路、辰州路交界。南端为湘乡州与邵阳县界,即今双峰县与邵东县界。《大清帝国全图》有“界岭”,在湘乡县境;《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在邵东县境,因此,此段界线稍有变化。
向北,在今涟源县境。涟源县是1952年析湘乡、安化和邵阳3县地置,时名蓝田,同年8月更名涟源,因此,清代府界当在今涟源县境内。《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有龙山,在邵阳县境,今湖南新邵县(析邵阳县置)东北有龙山牧场,且此段为山区,当即清代府界。今涟源县城,名蓝田镇。在《大清帝国全图》中亦有,在长沙府境,但府界与居民点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今涟源县城西南角的区域,当属清代邵阳县。涟源县西北部,有一块区域向西突出,与今不同。
北端为安化县与新化县、沅陵县界。《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有“熊山”、“沙田”等居民点,在新化县境。《湖南省普通地图集》新化县有“大熊山”山岭,有“沙田”居民点,因此,此段界线变化不大。再西,过资水,《大清帝国全图》湖南省幅安化县有“渠江”居民点,有“瀼溪”、“官溪”等河流。《湖南省普通地图集》安化县幅有“渠江口”居民点,瀼溪即今瀼溪,官溪即今潺溪。因此,此段界线相同。

北界:
西起沅陵县与安化县交界处,沿山脉向东,基本与今安化——益阳县与常德——汉寿——沅江间界线相近。小地名如军山(今图作军山铺)、舒塘等相对方位也古今相同。大约复沿今湘阴县西界北上,此地为洞庭湖南部,湖泊众多,地貌变化极大,界线较难复原。又沿今湘阴县东界南下,至平江县新市改向东,沿今平江县与浏阳县间山脉向东,接东界。浏阳县境内“白沙”、“东门”、“社港”,均古今相对位置一样。

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9:“元至元十四年改为潭州路,属湖广行省。”
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天临路,上。唐为潭州长沙郡。宋为湖南安抚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