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益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益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46 to 1294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59781 E 112.3352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益阳县(646-1294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唐贞观二十年(646)移今治,⑴即今湖南益阳市城区。属潭州。⑵天宝元年(742),属长沙郡。乾元元年(758)复属潭州。⑶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楚国,益阳县属长沙府。⑷后唐长兴元年(930),废楚国,仍属潭州。⑸北宋仍属潭州。约开宝六年(973),往隶鼎州,寻还隶潭州。⑹熙宁六年(1073)析置安化县。⑺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潭州路。⑻元贞元年(1295)升为益阳州。⑼
⑴宋本《太平寰宇记》卷114《江南道一二》:“益阳县,……本汉旧县,属长沙国。按《地图》云:今县东八十里即汉之益阳故城也。又《郡国志》云:益阳故城,鲁肃筑,登之望见长沙,城邑、人马形色宛然,相去三百里,故老云长沙、益阳一时相望,即此地。其邑在益水之阳,故名。贞观二十年移理于此。”
按:唐贞观移治后,未见迁徙记载,当即今湖南益阳市城区。
⑵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潭州中都督府隋长沙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永、郴、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潭州领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六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2页)
⑶晋?刘昫:《旧唐书》卷40《地理三》:“天宝元年,改为长沙郡。乾元元年,复为潭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613页)
⑷《新五代史》卷66:“殷以潭州为长沙府,建国承制,自置官属。”
⑸《资治通鉴》卷277:后唐长兴元年十一月“丙戌,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
⑹嘉靖《长沙府志》卷1《郡县沿革大记》:“开宝,废常丰入长沙,以茶陵隶衡州,以益阳隶鼎州,寻复隶潭州。”(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37册,第16页)
《读史方舆纪要》卷80《湖广六》:“龙喜城,在府东。五代乾祐三年,楚马希广置。宋建隆四年,改曰长丰。开宝六年,省入长沙。或曰县本置于郭内。”(中华书局,第四册,第3414页)。
因史籍多不载此次改隶之事,暂将其与废常丰县作同一年处理。还隶潭州的年代,暂作太平兴国二年(977)。
⑺《舆地广记》卷26:“望。安化县,本益阳县地,皇朝熈宁六年置。”
⑻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天临路,上。唐为潭州长沙郡。宋为湖南安抚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总管府。”(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第5册,第1527-1528页)
⑼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益阳州,中。唐新康县。宋安化县。元元贞元年,升为益阳州。”(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第5册,第15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