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綿上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绵上县 (simplified Chinese)

Miansh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96 to 104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82454 E 112.24809 (geo data source: 95513)
part of:

介州 Jie Zhou from 596 to 606
西河郡 Xihe Jun from 607 to 616
义宁郡 Yining Jun from 617 to 617
沁州 Qin Zhou from 618 to 741
阳城郡 Yangcheng Jun from 742 to 757
沁州 Qin Zhou from 758 to 980
大通监 Datongjian from 981 to 1038
威盛军 Weisheng Jun from 1039 to 104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绵上县(596~1045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介休县南界置,属介州,治所地无考,大致在今沁源县西北境①。大业三年(607年),属西河郡。义宁元年(617年),属义宁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沁州。天宝元年(742年),属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沁州②。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属大通监。宝元二年(1039年),属威胜军③。庆历六年(1046年),徙治大觉寺,即今沁源县绵上村④。 注: ①《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西河郡。后魏置汾州,后齐置南朔州,后周改曰介州。 统县六。隰城、介休、永安、平遥、灵石、绵上。绵上,“开皇十六年置。有沁水。” (中华书局P852,1973年) 《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沁州 绵上县。绵上县,本汉榖远县地。隋开皇十六年置绵上县,属沁州。以县西界有绵上地,因以为名。 (中华书局P381,1983年) 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开皇十六年,“分沁源置绵上县。” (《二十五史补编》第五册P6906,中华书局,1998年。) 《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介州 介休郡,治平昌。平昌,今山西介休县城关。后魏侨置平昌县于介休县界,北周又并介休入平昌。……隋开皇十八年,改曰介休。”(中华书局P826~829,1980年) 按:北周平昌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名介休县,属介州介休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后,属介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置绵上县,时属介州。 关于隋唐时绵阳市上县治。据《元和郡县志》言:绵上县,西南至州七十六里。《元和郡县志》记事时沁州治今沁源县。因此,隋所置绵上县之治所应为今沁源县城以北七十多里的地方,当不出宋绵上县治左右。如《元和郡县志》言,绵上县有羊头山、沁水。而《元丰九域志》亦言,绵上县有羊头山、沁水。可为佐证。 ②《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 沁州下,隋上党郡之沁源县。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仍分沁源置和川,凡四县。武德元年,改为沁州。……天宝元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沁州。 绵上,隋分介休之南界,置绵上县。 (中华书局P1479,1975年)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河东道十一?威胜军?沁源县 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仍分沁源置和州凡四县。唐武德元年改为沁州,因沁水为名,二年分沁源置招远县,三年省招远县,六年以铜鞮属韩州,天宝元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沁州。” ③《宋朝事实》卷十八?升降州县一 威胜军,太平兴国二年置,并沁州入焉。太平兴国二年,以潞州武乡县来属。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沁源县来属。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绵上县属大通监。宝元二年来属。 《舆地广记》卷十八?河东路上?同下州威胜军 中下绵上县。隋开皇十六年分介休县之南境置,属汾州。唐武德元年属沁州。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属大通监。宝元二年来属。晋文公以绵上为介之推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即此”。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河东道十一 大通监。领县二:交城、绵上。 绵上县,“本榖远之地,晋省穀远以其地属介休。隋开皇十六年,分介休县南界置此县,属沁州。取晋封介之推地为县名,即绵上之地也。皇朝太平兴国四年属本监。” 《文献通考》卷三百十六《舆地考二》?古冀州 大通监。宋太平兴国四年,以并州交城县铁冶建为监。六年废沁州,以绵上县来属。属河东路。旧领交城、绵上二县。天圣元年,改交城监,宝元二年复。是年,以监及交城县隶太原府;绵上县隶威胜军。 按:绵上县隶大通监,《宋朝事实》、《舆地广记》、《文献通考》皆作太平兴国六年,《太平寰宇记》作四年。绵上县隶大通监是因沁州被废而改隶的,据《宋朝事实》与《续资治通鉴》所载,沁州被废是在太平兴国六年。《续文献通考》载:臣等谨按前考河东路有大通、永利二监。序略云:宋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以并州交城县铁冶建为监名大通。六年以交城及废沁州之绵上县为属。宝元二年以监及交城隶太原府,绵上隶威胜军。因此,今从太平兴国六年。   ④《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威胜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县四:铜鞮,中。武乡,上。沁源,中下。绵上。中下。 绵上,“宝元二年,自大通监来隶。庆历六年,徙治军西北大觉寺地。” (中华书局P2136,1977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