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武安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武安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a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58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63715 E 113.9538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魏郡 Wei Jun from 23 to 211
魏郡 Wei Jun from 23 to 211
魏郡 Wei Jun from 212 to 220
广平郡 Guangping Jun from 221 to 527
林虑郡 Linlu Jun from 528 to 533
魏尹 Weiyin from 534 to 550
清都尹 Qingduyin from 551 to 556
魏郡 Wei Jun from 557 to 582
相州 Xiang Zhou from 583 to 589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武安县 23--589年 今河北武安西南固镇 更始元年(23年)复改桓安为武安,属魏郡(1)。东汉同(2),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属广平郡(3),晋不改(4),十六国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并同(5),约北魏永安元年(528年)属林虑郡,东魏天平元年(423年)属魏尹(6),北齐天保元年(551年)属清都尹(7),北周属魏郡(8),隋开皇三年(583年)属相州(9),约十年(590年)移治今址。治今河北武安西南固镇(10)。 注: (1)《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魏郡“莽曰魏城”;武安,“莽曰桓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73-4页)同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颍川等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后复旧制。 (2)《后汉书志》卷20《郡国志》魏郡领武安。(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32页) (3)《三国志》卷2《魏志?文帝纪》:黄初二年,以魏郡西部为广平郡。(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77页)《元和郡县志》卷15《河东道四》:磁州武安县“汉属魏郡,魏属广平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35页)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42页。 (4)《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司州广平郡,魏置。领武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7页) (5)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3、4、12。《二十五史补编》,3册,4099、4123、4142、4187页。 (6)《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司州魏尹,天平初改为尹。武安,晋属广平,天平初属。林虑郡,永安元年置(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56、2459页)卷12《孝静纪》:天平元年十有一月,庚寅,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以魏郡、林虑、广平等郡为皇畿。(1册,298页)《北齐书》卷40《赫连子悦传》:魏永安初,为济州别驾。及高祖起义,侯景为刺史,子悦劝景起义。除林虑守。世宗往晋阳,路由是郡,因问所不便。悦答云:临水、武安二县去郡遥远,山岭重垒,车步艰难,若东属魏郡,则地平路近。仍敕依事施行。(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2册,529-30页)卷1《神武纪》:魏普泰元年七月,神武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1册,9页)《志》天平初改魏郡为魏尹,《纪》作天平元年,则武安天平初由广平改属魏尹,也当在元年。按:一、《北齐书》高祖、神武即东魏实际执政者高欢,世祖即高澄,高澄死于东魏武定七年;二、临水、武安二县曾属林虑郡,后改属魏郡,具体年份不明,但必在永安元年(528年)以后,武定七年(548年)以前;三、《魏书?地形志》林虑郡下记置郡之年,但无武安县,魏尹下有武安县,云天平初属。据上,作永安元年林虑置郡时领有武安县,天平元年(534年)以林虑郡为皇畿时改属魏尹。 (7)《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相州,东魏孝静帝又都邺城,高齐受禅,仍都于邺,改魏尹为清都尹。(上册,451页)按:据《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元年(550年)代东魏。(1册,50页) (8)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0《河北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904、931页。 (9)《元和郡县志》卷15《河东道四》:磁州武安,隋开皇三年属相州,十年割属磁州,大业二年磁州废,割属洺州。(434页) (10)《史记》卷5《秦本纪》: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为武安君。张守节正义:言能抚军,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15-6页)《水经注疏》卷10《浊漳水》:又东过武安县南,漳水于县南,清漳水自涉县东南来注之,世谓之决入之所为交漳口也。(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929页)《隋书》卷30《地理志中》:武安郡,后周置洺州。武安,开皇十年分置阳邑县,大业初废入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55页)《读史方舆纪要》卷49《磁州》:武安县武安故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汉因置武安县,后移置今治。隋大业初,群盗张金称陷武安,即今县矣。(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3册,2138页)《武安县志》卷3《地理志》第二章第二节县城沿革:汉代武安县城在今县西南五十里固镇,又名故镇,村北有古城遗址,长1750米,宽1500米,周围有护城河。卷10《城乡建设》第一章第一节古县城下同,卷17《文化志》第四章第二节古城址下说,俗称千亩城。(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43、461、786页)按: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两汉图,武安县定位于今县西南数里,据《水经注》武安县在浊漳水、清漳水汇合处交漳口北,交漳口当在今涉县东南合漳附近,武安县固镇在其北,而今县离两
Copyright: 2025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