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永清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永清县 (simplified Chinese)
Yongq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62 to 96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94657 E 111.0028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永清县(562年——967年)
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大洪县置。(1)治所在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北、南河南岸。(2)
属光迁郡。(3)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迁州,大业元年(605年)属房州,三年(607年)属房陵郡。(4)唐武德元年(618年)属迁州,贞观十年(636年)属房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属房州。(5)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废入房陵县。(6)
注:
(1)《隋书》卷29《地理志上》房陵郡永清县:“旧曰大洪,后周改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18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房州》永清县:“后魏废帝分房陵东境置大洪县,周武帝改为永清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6页)《太平寰宇记》卷143《山南东道二•房州》房陵县废永清县:“《周地图记》云:“后魏废帝三年,分房陵东境于今县东六里置大洪县,属光迁国。后周保定二年移于今理,乃改为永清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5册,9页)按:当作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为永清县。
(2)《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房州》永清县大洪故县城:“在县东六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6页)按:《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房州》永清县:“西至州一百十里。”又“筑水,经县北三里。”(上册,546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49《郧阳府•古迹》永清废县:“在保康县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9册,17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郧阳府保康县即今湖北省保康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8页)按:唐房州,即今房县;筑水,即今南河。当作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偏北、南河南岸(《湖北省地图册》,湖北省测绘局,1990年,47——48页)其地在今房县东南近百里处。
(3)《隋书》卷29《地理志上》房陵郡治光迁县下曰:“旧曰房陵,置新城郡。梁末置岐州,后周郡县并改为光迁。”房陵郡领有永清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18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4《山南上•迁州》:光迁郡领有永清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09页)
(4)《隋书》卷29《地理志上》房陵郡:“西魏置光迁国。后周国废,置迁州。大业初改名房州。”领有永清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18页)《太平寰宇记》卷143《山南东道二》房州:“后周武帝三年,废(光迁)国为迁州,改房陵为光迁。隋因之,炀帝废州为房陵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5册,7页)据《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为州。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607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807、793、802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49《郧阳府》建置沿革:北周改岐州为迁州,“隋大业初改曰房州,二年改曰房陵郡。”(《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9册,1页)按:姑作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迁州,大业元年(605年)属房州,三年(607年)属房陵郡。
(5)《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房州:“隋房陵郡。武德元年,改为迁州,领光迁、永清。……贞观十年,废迁州,自竹山移房州治于废州城。……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房州。”领有永清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6、1547页)《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山南道》房州永清县:“本隶迁州,州废,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3页)按:当作唐武德元年(618年)属迁州,贞观十年(636年)属房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属房州。
(6)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6《京西南路•房州》房陵县:“《国朝会要》云:开宝初省永清县入焉。”(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775页)按:姑作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废入房陵县。而《宋史》卷85《地理志一•京西南路》房州下曰:“开宝中废上庸、永清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3页)与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