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宜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宜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ch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08 to 44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66816 E 112.3074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宜城县(208年——443年)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宜城侯国置。属襄城郡。(1)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十余里的楚皇城遗址。(2)三国不改。(3)西晋泰始元年(265年)为襄阳郡治。(4)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又属襄阳郡。(5)南朝宋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废。(6)
注:
(1)《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南郡领有宜城侯国。(《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80页)按:何时废国为县,未详。据《宋书》卷37《州郡志三•雍州》襄阳公相曰:“魏武帝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属荆州。鱼鲞云,魏文帝立。《永初郡国志》、何志并有宜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36页)又《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襄阳郡治宜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4、455页)《太平寰宇记》卷145《山南东道四》襄州:“《荆州图副》云: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荆州,始置襄阳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1、2页)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荆州》第一格襄阳郡领有宜城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0页)按:姑作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属襄阳郡时废国为县。
(2)《水经》:沔水“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出自房陵县,东流注之”。《沔水注》:沔水自新陂东入城,城故鄢郢之旧都,秦以为县。汉惠帝三年改曰宜城。杨守敬按:《汉志》,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是秦曰鄢。在今宜城县南十里。(《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396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襄州》宜城县故宜城:“在县南九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31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7《襄阳府•古迹》宜城故城:“在今宜城县南。……《元统志》:汉宜城故城,在今县南十五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8册,2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襄阳府宜城即今湖北宜城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7页)又黄盛璋《关于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及其相关问题》:在今宜城县东南十余里的楚皇城遗址,是楚鄢都、汉宜城县。(有地图,见《历史地理论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420、412页)按:唐后期至清,宜城县治即今宜城县。当作故宜城县治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十余里楚皇城遗址。而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谓在“今宜城县北20里外。”(湖北武汉,湖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330页)
(3)《三国志》卷3《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237年)十二月,“丁巳,分襄阳临沮、宜城、旍阳、邔四县,置襄阳南部都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110页)清吴增仅撰、杨守敬补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荆州》襄阳郡领有宜城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0页)
(4)《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襄阳郡治宜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5页)《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襄阳府》宜城县:“晋初为襄阳郡治,后仍属襄阳郡。”(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82页)按:故作西晋泰始元年(265年)为襄阳郡治。而清《嘉庆一统志》卷347《襄阳府•古迹》宜城故城:“晋属襄阳郡。”(《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1页)又杨守敬《西晋地理图》作襄阳郡治襄阳。(清宣统元年九月刊,南三卷西二页)与之不同。
(5)清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2《荆州》襄阳郡领有宜城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610页)民国《湖北通志》卷5《舆地志•沿革》宜城县:晋初宜城为襄阳郡治,后襄阳郡徙,宜城属焉。(台湾,华文书局,民国十年重刊本,1967年,1册,152页)姑作建武元年(317年)又属襄阳郡。
(6)《宋书》卷37《州郡志三•雍州》襄阳公相曰:“《永初郡国》、何志并有宜城……。徐志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36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襄阳府》宜城县:“刘宋初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82页)按:据《宋书》卷37《州郡志三•郢州》巴陵太守下曰:“何志讫元嘉二十年。”(4册,1126页)姑作南朝宋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