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竟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竟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ngl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57 to 93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65625 E 113.1641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竟陵郡 Jingling Jun from 557 to 582
复州 Fu Zhou from 583 to 602
复州 Fu Zhou from 583 to 602
复州 Fu Zhou from 603 to 605
沔州 Mian Zhou from 606 to 606
沔阳郡 Mianyang Jun from 607 to 621
复州 Fu Zhou from 622 to 632
复州 Fu Zhou from 622 to 632
复州 Fu Zhou from 633 to 741
竟陵郡 Jingling Jun from 742 to 757
复州 Fu Zhou from 758 to 762
复州 Fu Zhou from 758 to 911
复州 Fu Zhou from 763 to 935
复州 Fu Zhou from 912 to 93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竟陵县(557年——935年)(钱林书编写)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改霄城县置。为竟陵郡治。(1)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2)隋开皇三年(583年)为复州治。仁寿三年(603年)属复州。(3)大业二年(606年)属沔州,三年(607年)又属沔阳郡。(4)唐武德五年(622年)为复州治,贞观七年(633年)又属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复州,宝应二年(763年)又为复州治。(5)五代晋天福元年(936)改为景陵县。(6)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沔阳郡》竟陵县:“旧曰霄城,置竟陵郡。后周改县曰竟陵。”(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0页)《周书》卷19《杨忠传》:“武成元年(559年),进封(忠)随国公,邑万户,别食竟陵县一千户,收其租赋。”(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2册,318页)按:故作北周初孝闵帝元年(557年)改为竟陵县。而湖北省天门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天门县志》卷1《建置志》第二章《沿革》第二节《县治》:“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改霄城为竟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53页)与之不同。
(2)明《万历承天府志》卷3《沿革》景陵县:五代晋天福元年改竟陵县曰景陵县。南宋端平三年并州徙沔阳镇,后兵乱徙治不常,元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县还旧治。国初因之。(《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72页)则五代竟陵县治即明景陵县治。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承天府景陵县即今湖北省天门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1页)。又湖北省天门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天门县志》卷1《建置志》第二章《沿革》第二节《县治》:“南朝宋分竟陵县西北部置苌寿县后,古竟陵县治便处于县境边缘,故梁省竟陵入霄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改霄城为竟陵,县治设今竟陵镇。”(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53页)按:竟陵镇,即今湖北天门市。当作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竟陵县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而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复州》竟陵郡竟陵县治在今湖北天门县(市)东。(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91页)与之不同。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沔阳郡》竟陵县:“旧曰霄城,置竟陵郡。后周改县曰竟陵。开皇初置复州,仁寿三年州复徙建兴。”(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0页)据《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为州。(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07页)按:当作开皇三年(583年)为复州治。仁寿三年(603年)属复州。
(4)《隋书》卷31《地理志下》沔阳郡:“后周置复州,大业初改曰沔州。”领有竟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89、890页)按:“大业初改曰沔州”,姑作大业二年(606年)改为沔州,竟陵县属之。又据《隋书》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大业)三年(607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894页)793、802页)当作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属沔阳郡。
(5)《旧唐书》卷40《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复州:“隋沔阳郡。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复州,治竟陵县。贞观七年(633年),移治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复州。”治沔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9页)又《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山南道》复州竟陵郡:本沔阳郡,治竟陵。贞观七年移治沔阳。天宝元年更名。“宝应二年(763年)复故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3页)按:当作宝应二年复州复治竟陵。而《太平寰宇记》卷144《山南东道·复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复州,治竟陵县。七年(624年),移理沔阳。”(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与之异。
(6)《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三》:“复州竟陵,晋改曰景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744页)《太平寰宇记》卷144《山南东道三·复州》景陵县:竟陵县,“晋天福初改为景陵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10页)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6《荆湖北路·复州》:天福元年(936)避晋讳,改竟陵为景陵郡。又引《梦野亭记》曰:“旧经以为石晋改景陵,寻复故。”(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507页)按:天福元年改为景陵郡,当此年竟陵县也改为景陵县,并为竟陵郡治。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