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竟陵郡 (traditional Chinese)
竟陵郡 (simplified Chinese)
Jingling Ju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42 to 75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18954 E 113.2366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竟陵郡(742年—757年)治所和界线(钱林书编写)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置。(1)治沔阳县,即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南沔城。领有沔阳、竟陵、监利。(2)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复州。(3)
注:
(1)《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复州:隋沔阳郡,武德五年改为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竟陵郡。”(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9页)《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山南道》复州竟陵郡:“本沔阳郡,治竟陵。贞观七年徙治沔阳。天宝元年更名。”(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3页)
(2)《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复州:治沔阳县,领有沔阳、竟陵、监利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9页)《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山南道》复州竟陵郡下所载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3页)据《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复州》沔阳县:“今沔阳县,即后魏所置建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建兴县为沔阳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36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7《湖广-安陆府》沔阳州建兴:“州北二里,亦曰复州城,西魏所置建兴县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85页)又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承天府沔阳州,即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南沔城。(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1页)当作在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南沔城。
(3)《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复州:“天宝元年,改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复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9页)
竟陵郡(742年——757年)界:
东界:即竟陵、沔阳、监利县东界,相当今天门市东界及洪湖市、仙桃市东部界。部分同今界,部分不同今界。(1)
注:
(1)东界,同承天府(1531年——1645年)东界中之景陵县、沔阳州东界。竟陵县东界,同今天门市东界。沔阳、监利县东界,部分同今界,部分不同今界。
南界:即监利县南界,相当今洪湖市及监利县南界。监利县南界东段,大部分以长江为界,同今界。但有一小部分在江之北,不同今界。(1)监利县南界西段,大部分同今界,小部分不同今界。(2)
注:
(1)南界东段,同汉阳府(1763年——1911年)西界中之沔阳州南界。大部分以长江为界,同今界。但有一小部分在江之北,不同今界。
(2)南界西段,同荆州府(1364年——1375年)南界中监利县南界,大部分以长江为界,同今界,小部分不同今界
西界:即监利、沔阳、竟陵县西界,相当今监利、仙桃、天门等市县西界。监利县西界,大部分不同今界。(1)沔阳县西界,有的同今界,有的不同今界。(2)竟陵县西界,基本不同今天门市西界。(3)
注:
(1)监利县西界,据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监利县舆图西北》、《监利县舆图东北》,从长江弯曲处往北,经程家集、周家觜东,东北过白鹭湖中,又经老新口东北,转而往东,过渔阳镇东北。再伸至杨林市关东南,而后又回转而西北,中间仅一很窄通道,在至大苏湖北,转而又东南接沔阳州(沔阳县)界。按:今监利县西界,也从长江弯曲处往北,经程家集、周家咀东。但往东北过白鹭湖南,又沿东荆河(在老新镇、渔阳镇、大苏湖南)至仙桃市(沔阳县)。故大部分不同今界。(《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武汉,1965年,64——65页)、(《湖北省地图册》,湖北省测绘局,1990年,103——104页)现将伸入杨林市关东南一段界,改为在渔阳镇往东北直连大苏湖北。
(2)沔阳县西界,同汉阳府(1763年——1911年)西界中之沔阳州西界中段,有的同今界,有的不同今界。
(3)竟陵县西界,竟陵县即景陵县,清改为天门县。同沔阳直隶州(1376年——1530年)西界中之景陵县西界,界在今天门市西部,基本不同今天门市西界。
北界:即竟陵县北界,相当今天门市北界,同今界。(1)
注:
(1)竟陵县北界,竟陵县即景陵县,清改为天门县。同沔阳直隶州(1376年——1530年)北界,同今天门市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