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攸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攸县 (simplified Chinese)

Yo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104 to 55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15611 E 113.4286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长沙国 Changsha Guo from -104 to -49
长沙郡 Changsha Jun from -48 to -47
长沙国 Changsha Guo from -46 to 9
长沙郡 Changsha Jun from 10 to 13
填蛮郡 Tianman Jun from 14 to 22
长沙国 Changsha Guo from 23 to 36
长沙郡 Changsha Jun from 37 to 478
湘东郡 Xiangdong Jun from 479 to 556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攸县(前104-556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攸舆国除,置攸县。⑴因县北有攸溪得名。⑵治所在今湖南攸县驻地城关镇东攸水东侧。⑶约属长沙国。⑷元帝初元元年(前48)属长沙郡。⑸初元三年(前46年),复属长沙国。⑹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属长沙郡,⑺天凤元年(公元14年)属填蛮郡。⑻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属长沙郡。⑼晋、南朝宋因之。⑽约南朝宋、齐间,改属湘东郡,⑾梁因之。⑿南朝陈改名攸水县。⒀

⑴《汉书》卷15上《王子侯表第三上》:“太初元年,坐篡死罪囚,弃市。”(北京,中华书局,第2册,第458页)
《水经》卷39《洣水注》:“西北流经攸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即《地理志》所谓攸县者也。”(江苏古籍出版社,《水经注疏》,下册,第3221页)
按:据此,废攸舆侯国后,当置攸县。
⑵《旧唐书》卷40《地理三》:“攸,汉县,属长沙国,县北有攸溪故也。”(北京,中华书局,第5册,第1624页)
⑶《水经》卷39《洣水注》:“西北流经攸县北,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则为攸舆侯,即《地理志》所谓攸县者也。”(江苏古籍出版社,《水经注疏》,下册,第3221页)
嘉庆《清一统志》卷355《长沙府二》:“攸县故城,在今县东。汉置,属长沙国。”(第132册,第3页)
按:汉代攸县故城,史无明确记载。按《水经注》记载,参考今地形图,当在今攸县治东面的攸水与洣水交汇处以东的平原上。确切地点待考,图上定点为示意性质。
⑷《汉书》卷28《地理志第八下》有攸县,属长沙国(北京,中华书局,第6卷,第1639页)。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10章《长沙国沿革》:“以上①安城、④容陵、⑥攸、⑦茶陵四县《志》皆长沙,甚不可解。此四侯国理应别属汉郡,史籍既无益地长沙的记载,似不应回属长沙国,颇疑《汉志》有误。”(人民出版社,第123页)
按:周振鹤先生从制度上考察,攸舆侯国废除置攸县后,似不应再回属长沙国,甚为有理。但《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均载攸县于长沙国(郡)下,又不载改属年份,或是制度有变通之处?据此,暂作西汉时攸县属长沙国。待详考。
⑸《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黄龙元年,炀王旦嗣,二年薨,亡后。”(北京,中华书局,第2册,第413页)
又:卷53《长沙定王传》:“子炀王旦嗣,二年薨。无子,绝岁余。元帝初元三年复立旦北宗,是为孝王,五年薨。”(北京,中华书局,第8册,第2427页)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10章《长沙国沿革》:“元帝初元元年间,长沙炀王旦薨,无后,长沙国绝岁余。”(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27页)
⑹《汉书》卷53《长沙定王传》:“元帝初元三年复立旦弟宗,是为孝王,五年薨。子鲁人嗣,王莽时绝。”(北京,中华书局,第8册,第2427页)
一作初元四年(前45年)。《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初元四年,孝王宗以剌王子绍封,三年薨。”(北京,中华书局,第2册,第413页)
⑺《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居摄二年,舜嗣,二年,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北京,中华书局,第2册,第413页)
⑻《汉书》卷28下《地理志第八下》:“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北京,中华书局,第6册,第1639页)
⑼《续汉书?郡国志》长沙郡有攸县。(《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2册,3485页)
⑽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二十五史补编》,第3册,第2952页。
《晋书》卷15《地理下》;北京,中华书局,2册,457页。
《宋书》卷37《州郡三》;北京,中华书局,4册,1129页。
⑾《南齐书》卷15《州郡下》;北京,中华书局,1册,287页。
按:《南齐书》卷15《州郡下》长沙郡下有湘阴,无攸县(北京,中华书局,1册,287页。),湘东郡有攸县无湘阴(288页);《宋书》卷37《州郡三》长沙郡有攸县(北京,中华书局,4册,1129页),湘东郡有湘阴县。由此可见,湘阴县与攸县在宋齐间互相改隶。因无具体时间,暂作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改隶。
⑿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19页。
⒀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3:“攸水,本汉攸县。《方舆纪要》:以水名。陈改曰攸水。”(北京,中华书局,《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63页。)
按:暂作陈永定元年(557)年改名。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