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長沙國 (traditional Chinese)

长沙国 (simplified Chinese)

Changsha Guo (Pinyin)

type: 侯国 侯國 hou guo marquisate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3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19820 E 112.9781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东汉 Donghan from 23 to 36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长沙国(公元23-36年)治所和界线

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复置长沙国。⑴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二月,国除,改置长沙郡。⑵

东界:
长沙国与豫章郡之间界线,基本与今省界相同,只有安成县一带与今不同。

南界:
西端,零陵郡北部有夫夷、泉陵等县,因此即这些县的北界。夫夷县治所见前,泉陵县治所即今永州市驻地。因此,界线当在这些市县的北侧。因流经夫夷县治的资水,其在这一段的支流,多呈西北-东南向;且在夫夷县北有昭陵县治,治所即今邵阳市城区。由此,西端界线当从雪峰山起,西南向经过夫夷县治、昭陵县治之间。因昭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城墙园,烝阳县治所在今衡阳市西北,界线当转东北向,经今邵东县北、双峰县西北。又穿过今湘乡县北,复折南,经今衡阳市东。因阴山县治所在今攸县西,因此界线当经今耒阳县北,东北向,折南经今攸县西。向东经今嘉禾、桂阳以北,经今永兴、郴州之间,又东北向经郴县北,复折东至今湖南酃县南界止。

西界:
北段:即武陵郡东界,在资水流域与沅水流域之间。索、孱陵、临沅三县改属武陵郡。界线向东移。最北有孱陵县,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驻地西。因此,东界当经今公安县驻地西。又西北向经今宜都县(西汉时已置有夷道县)西、长阳县东(西汉时在长阳县西已设有佷山县)止。因此段界线已在今湖北境内,具体走向待考。,向南,为索县(东汉改名汉寿县,三国改名吴寿县。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三国吴又置龙阳县(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驻地)。因此,东界南段即龙阳县、吴寿县东界。向西,经临沅县南,大致经今汉寿县治南一带。东汉时,在今湖南桃源县驻地东侧建有沅南县,但此沅南县之区域原属何县,未见史料记载。参考本地区的地形,暂以清代桃源县、石门县东界为武陵郡的东界。向西南,为武陵县(今常德市)与益阳县、安化县界。光绪《湖南通志》武陵县图在县南界有九龙山,《湖南古今地名辞典》之《常德市市区地名图》(282页)在县南界亦有九龙山,古今界线当同。又西南,为桃源县与安化县界,界线沿山脉走向而成。光绪《湖南通志》桃源县南有乌云界在界线上,《湖南省地图册》桃源县幅在县南界线上也有乌云界,高1028米。参考山脉南北两侧水系走向,此段界线古今相同。向南,当以雪峰山脉为界。

北界:
因华容、州陵两县已改属南郡,界线南移。西段当在今湖南华容县治北,东部当在今长沙一长,向东在今湖北通城县东一带。

⑴据统一考证,约刘玄更始元年前后恢复汉代旧制。又,《后汉书·光武帝传》:建武十三年二月,“丙辰,诏曰:‘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北京,中华书局,1册,61页)则东汉初当恢复长沙国建制。
⑵《后汉书·光武帝传》:建武十三年二月,“丙辰,诏曰:‘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间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北京,中华书局,1册,61页)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十三年,以长沙王兴袭爵为王,不应经义,降为临湘侯。知是年之前,长沙为国,此后除为汉郡。”(山东教育出版社,211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