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涇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泾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02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68671 E 118.4065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丹阳郡 Danyang Jun from -121 to 280
宣城郡 Xuancheng Jun from 281 to 461
宣城郡 Xuancheng Jun from 462 to 463
宣城郡 Xuancheng Jun from 464 to 588
宣州 Xuan Zhou from 589 to 606
宣城郡 Xuancheng Jun from 607 to 619
猷州 You Zhou from 620 to 624
宣州 Xuan Zhou from 625 to 741
宣城郡 Xuancheng Jun from 742 to 757
宣州 Xuan Zhou from 758 to 1165
宁国府 Ningguo Fu from 1166 to 1276
宁国路 Ningguo Lu from 1277 to 1356
宁国府 Ningguo Fu from 1357 to 1360
宣城府 Xuancheng Fu from 1361 to 1365
宣州府 Xuanzhou Fu from 1366 to 1366
宁国府 Ningguo Fu from 1367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泾县(前202—1911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属庐江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属丹阳郡。①故治今安徽泾县西二里跨古赏溪(今青弋江)。②东汉、三国吴因之。③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属宣城郡。④宋齐梁陈因之。⑤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属宣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宣城郡。⑥唐武德三年(620年)属猷州。八年(625年)废猷州,属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宣州。⑦五代吴南唐属宣州。⑧北宋因之。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因孝宗潜邸升宣州为宁国府,县属之。嘉定三年(1210年)迁于旧治东二里,地名留村,即今治。⑨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宁国府为宁国路,县属之。⑩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宁国路为宁国府,县属之;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宁国府为宣城府,县属之;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宣城府为宣州府,县仍属之。吴元年(1367年)仍曰宁国府,县属之。⑾清因之。⑿1912年废府留县,属安徽省。⒀

①泾县为汉县,置于何时无考。《史记》卷《黥布列传》:“汉五年……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皆属布。”(第8册,2603页)今姑作初封英布时置。初属庐江郡。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汉志》丹阳郡领县十六,其西南部庐江水附近四县本为庐江郡地,武帝元狩二年割畀鄣郡,鄣郡遂而改名丹阳。”(36页)《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丹扬郡,……县十七……泾。”(第6册,1592页)
②嘉靖《泾县志》卷4《次所纪》:“按旧志云:泾为邑最古,自秦距今,丘陵变迁,县基不知几易。旧在赏溪之西,即晋桓简公拒韩晃之所。唐推官薛文美作《县小厅记》:“称山势雄峭,波流奔倾,翠锁民居,烟和公舍。则县治尚晋旧也。移自溪东不知何代询之父老,昔时赏溪甚狭,实循山趾,井邑官舍,皆跨溪为之,故有水东水西之名,而县治则居其中,今旧溪尚存,去新溪三里,水声潺湲,映于修篁古木之间,与昔人所记不异。宋绍兴初,洪水暴涨,知县汤显祖卜於宣阳观之北,亦竟无成。孙观舆继之,葺治余居,沿溪筑堤,大水旋至,徒为重费。至嘉定庚午(三年,1210年),又值洪水,乃卜筑于旧治东二里许,曰留村。前元丙子(十三年,1276年),施正大又徙於东门敬天坊,即今治也。”所记甚明。汉唐泾县治在今泾县西今赏溪之西,跨古赏溪而居。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迁于旧治东二里,地名留村,即今治。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又徙于敬天坊,盖城内迁治也。故自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起,即为今治。其后记载均同。如清嘉庆《泾县志》卷2《城池》:“《顺治志》:县古有城,在溪之西,周一千二十八步,即桓彝拒韩晃之所。唐初犹存,故号泾城。左难当城猷州,在大宁寺前。又尝筑白龟城於栢山。宋嘉定庚午,县令王栐移治溪东,名曰留村。相传留此以为治所,后圯於水。《钱志》:元至元丙子县尹施正大始迁於今之县治,尚未有城。明正德间知县郑气始建三门……。按县故城盖有三所,一即猷州故城,一在赏溪西,一在赏溪东,地名留村是也。”同书卷9《坛庙》:“灵惠庙在县西五里湖山下。向山上旧址并井犹存,后徙建今处。”同书卷11:“大宁寺塔在县西三十里大宁寺前,寺旧为猷州城址,其塔为宋庆历间悟公所建今废。(钱志)”《清嘉庆一统志》第39册,卷116《宁国府二?古迹》:“泾县故城,在泾县西。汉置。后汉建安三年孙策攻刘繇平定宣城以东,繇将太史慈,因自芜湖退住泾县,立屯府。晋咸和中,苏峻之乱,内史桓彝退屯泾县。隋大业末,邑人左难当据县。唐武德三年,归唐,寻授猷州刺史。八年州废。,仍属宣州。……《县志》猷州城在县西三十里大宁山前,州废后,移治赏溪之西,有城,周一百二十八步。宋崇宁间,赏溪东徙,城为所圯。嘉定三年移于溪东。去旧治二里。地名留村。元至元十三年,又移於旧治东门敬天坊,即今治也。”
③《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丹阳郡领泾县。(第12册,3486页)
④《晋书》卷15《地理志下》扬州:“及晋平吴,……分丹阳之宣城、宛陵、陵阳、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春谷十一县立宣城郡,理宛陵。”(第2册,459页)“宣城郡,太康二年置。”(460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宣城太守,晋武帝太康元年分丹阳立。”(第4册,1034页)《水经?沔水注》:“(石城县)太康元年隶宣城郡。”(《水经注疏》本,下册,243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杨疏以为《晋志》二年为元年之误。按太康元年三月平吴,五月“引晧升殿,群臣咸称万岁。”(见《晋书?武帝纪》)是江南甫定,百事待举,未必当年即改郡县。如毗陵典农校尉,太康二年改为毗陵郡,,晋安、南康二郡皆太康三年置。当为平吴后次年才大规模调整郡县,较为可信。故从《晋志》作二年。
⑤《宋书》卷35《州郡志一》:“宣城太守,晋武帝太康元年分丹阳立。……泾令,汉旧县。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