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寧國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宁国县 (simplified Chinese)
Ningguo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08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60119 E 118.9963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宁国县(208—588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属丹阳郡。①故治即今安徽宁国县南十三里。②晋太康二年(281年)属宣城郡。③晋、宋、齐、梁、陈因之。④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省。⑤
①《元和郡县志》卷28《江南道四》宣州宁国县:“本后汉末分宛陵南乡置,属丹阳郡。晋恤宣城郡。其后武德中废。天宝三年复置。”(下册,685页)《太平寰宇记》卷103宣州宁国县“本汉宛陵县地。《志》云:汉末分宛陵南乡置焉。初属丹阳郡。吴景帝时改属故鄣郡。晋太康元年属宣城郡。按纪义《宣城记》云:周贡为宁国长,后迁丞相,即其地也。逮隋废入宣城,隋大业十四年复置。唐武德六年复废入宣城。天宝三年复置。”(光绪金陵书局本)《嘉靖宁国县志》卷1建置:“吴孙权乃分宛陵之南乡置怀安、宁国二县。”(天一阁影印本)汉末何时置,无考。今据《嘉靖宁国县志》与怀安同时置,则同怀安县注①,定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9册,卷116《宁国府二?古迹》:“安国故城,在宁国县南十三里。三国吴置。隋省唐复置。”嘉靖《宁国县志》卷2《古迹》:“古县城,在治南一十三里,周围一百三十步。《旧经》云:唐武德甲申废。”武德甲申为七年,624年。《读史方舆纪要》卷28宁国符宁国县:“怀安城,……志云:县南十三里有故县城。孙吴筑城於此,以防山越。唐改今治。宋南渡后,以县为临安藩蔽。每增筑之有门四,……。”(第2册,1267页)清宁国县即今宁国县(河沥溪镇),其南十三里。见《安徽省地图册》宁国县幅,安徽省测绘局编,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4年。
③《晋书》卷15《地理志》:扬州:“及晋平吴,……分丹阳之宣城、宛陵、陵阳、安吴、泾、广德、宁国、怀安、石城、临城、春榖十一县立宣城郡,理宛陵。”(第2册,459页)“宣城郡,太康二年置。”(460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宣城太守,晋武帝太康元年分丹阳立。”(第4册,1034页)《水经?沔水注》:“(石城县)太康元年隶宣城郡。”(《水经注疏》本,下册,243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杨疏以为《晋志》二年为元年之误。按太康元年三月平吴,五月“引晧升殿,群臣咸称万岁。”(见《晋书?武帝纪》)是江南甫定,百事待举,未必当年即改郡县。如毗陵典农校尉,太康二年改为毗陵郡,,晋安、南康二郡皆太康三年置。当为平吴后次年才大规模调整郡县,较为可信。故从《晋志》作二年。
④《宋书》卷35《州郡志一》:“宣城太守,晋武帝太康元年分丹阳立。……宁国令,吴立。”(第4册,1035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宣城郡领有宁国县。(第1册,254页)洪齮孙《补梁疆疆域志》宣城郡有宁国县。(《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381页)臧励龢《补陈疆域志》宣城郡有宁国县。(《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450页)
⑤《隋书》卷31《地理志下》:“宣城郡,旧置南豫州。平陈,改为宣州。统县六:……宣城,旧曰宛陵,置宣城郡。平陈,郡废。仍并怀安、宁国、当涂、浚遒四县入焉。大业初郡。”(第3册,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