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長沙國 (traditional Chinese)

长沙国 (simplified Chinese)

Changsha Guo (Pinyin)

type: 侯国 侯國 hou guo marquisate
temporal span: from -46 to -4
spatial info: POLYGON point N 28.198200 E 0.0000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no parents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长沙国(前46年-前4年)界线

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复立刘旦弟刘宗为长沙国孝王。⑴领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雋、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等县。建平四年(前3年),封长沙王子侯国湘乡往属零陵郡,⑵辖境缩小。

东界:
长沙国与豫章郡之间界线,基本与今省界相同,只有安成县一带与今不同。

南界:
西段即零陵郡北界。零陵郡北部有夫夷、泉陵等县,因此即这些县的北界。夫夷县治所见前,泉陵县治所即今永州市驻地。因此,界线当在这些市县的北侧。因流经夫夷县治的资水,其在这一段的支流,多呈西北-东南向;且在夫夷县北有昭陵县治,治所即今邵阳市城区。由此,西端界线当从雪峰山起,西南向经过夫夷县治、昭陵县治之间。转东北向,钟武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县驻地西北,界线当经今衡阳市境。复向南,经今常宁县境,接东段。
东段因阴山县划属桂阳郡,界线北移。阴山县治所在今攸县西,因此界线当经今耒阳县北,东北向,折南经今攸县西。向东经今嘉禾、桂阳以北,经今永兴、郴州之间,又东北向经郴县北,复折东至今湖南酃县南界止。

西界:
因夫夷侯国、都梁侯国改属零陵郡,参照地形、水系走向,当南起今溆浦县东南,向北沿雪峰山为界。再北,即武陵郡东界,当在资水流域与沅水流域之间。东北向,因武陵郡有临沅县,长沙国有益阳县,参考地形,界线当在今汉寿县驻地以南一带。因索、孱陵、临沅三县改属武陵郡,界线向东移。向东经索县(东汉改名汉寿县,三国改名吴寿县。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复向北。最北有孱陵县,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驻地西。因此,东界当经今公安县驻地西。

北界:
因华容、州陵两县已改属南郡,界线南移。西段当在今湖南华容县治北,东部当在今长沙一长,向东在今湖北通城县东一带。

⑴《汉书》卷53《长沙定王传》:“元帝初元三年复立旦弟宗,是为孝王,五年薨。子鲁人嗣,王莽时绝。”(北京,中华书局,第8册,第2427页)
一作初元四年(前45年)。《汉书》卷14《诸侯王表第二》:“初元四年,孝王宗以剌王子绍封,三年薨。”(北京,中华书局,第2册,第413页)
⑵《汉书》卷15下《王子侯表第三下》有湘乡侯昌,为长沙王子。于哀帝建平四年五月丙午封,十一年后免。(北京,中华书局,第2册,第519页)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十章《荆州、交趾二刺史部所辖诸郡沿革》:“据《汉书·王子侯表》,建平四年,哀帝封长沙王子昌为湘乡侯。(《汉书补注》引钱大昭曰:‘《通考》作长沙孝王子,此脱‘孝’字。’)元始五年,平帝封长沙刺王子赏为昭阳侯,景为承阳侯。周振鹤师以为赏、景二人当是长沙孝王子,非刺王子,《汉表》将二王错位(《西汉政区地理》面126),所论极是。汉制,王子侯封后当别属汉郡。《汉表》虽未言此三侯国别属何郡,然《续汉志》零陵郡下恰有湘乡、昭阳、烝阳(即西汉承阳)三县,故知西汉末年上述三王子侯国由长沙国别属零陵郡,而后汉零陵郡此三县之设皆当源于此也。《续汉志》所载零陵郡之领域状况,其实早在西汉末年即已形成,东汉初年只不过将此状况重新正式肯定下来而已。”(山东教育出版社,第209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