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陽曲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阳曲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q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15 to 52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98960 E 112.5686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太原郡 Taiyuan Jun from 215 to 264
太原国 Taiyuan Guo from 265 to 52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阳曲县(215~528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阳曲县治移于太原近界,属太原郡①。治所在今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属太原国③。北魏永安二年(529年),迁移于木井城南四里,即今阳曲县洛阴村④。 注: ①《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建安)二十年春正月。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 (中华书局P45,1959年。) 万历《太原府志》卷三《建置沿革》 阳曲县,“秦属太原郡狼孟县地。汉置阳曲县,在今县东北八十里忻州定襄县境。后汉末,移至太原县北四十五里,属并州刺史。魏武帝徙阳曲县民于太原北狼孟南境,筑城居之。” (《太原府志全集》P165,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三《府州厅县考一》?太原府 阳曲县,“战国赵狼孟邑及盂之西境,晋阳之东北境地也。秦置县,隶太原郡。二汉因之。又置阳曲县,亦隶太原郡,而非今县境。后汉末,魏武徙阳曲民于太原北四十里狼孟南境,筑城居之,为今县得名之始。” (中华书局P2153~2154,1990年。) 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等郡,移塞下之民于太原以北,每郡置一县以领其民。同时,移阳曲民“于太原近界”,而在故阳曲县地置定襄县以安置定襄郡移民。故此确定阳曲县移治于太原近界当在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 ②《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河东节度使?太原府 太原县。“阳曲故城,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阳曲县,“本汉旧县也,属太原郡。……按此前阳曲县,今忻州定襄县是也,后汉末移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阳曲故城是也。” (中华书局P363、P374,1983年。) 按:东汉移阳曲县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即今太原市尖草坪阳曲镇,其地距晋阳故城为四十五里。 ③《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并州。“灵帝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省入冀州。二十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郡,后又分上党立乐平郡。魏黄初元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州统郡国六,县四十五。 太原国,秦置。统县十三:晋阳、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 (中华书局P428,1974年) ④《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上第五?肆州 永安郡,“后汉建安中置新兴郡,永安中改。”领县五:定襄、阳曲、平寇、蒲子、驴夷。 阳曲,“二汉、晋属太原,永安中属。有罗阴城、阳曲泽。” (中华书局P2474,1974年) 《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河东节度使?太原府 阳曲县,“后魏又移今县南四里阳直故城。” “县城,故木井城也,东魏孝静帝筑。城中有井,以木为甃,因名之。” (中华书局PP374,1983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府州厅县考七》?忻州 定襄县,“北魏真君七年,并九原、云中、晋昌三县属定襄,治阳曲故城,移新兴郡来治。永安二年,改新兴郡曰永安,治定襄县如故。” (中华书局P2573,1990年) 按:北魏永安中置永安郡,以阳曲隶属,同时迁阳曲县于木井城南四里。据此确定阳曲县迁治时间为北魏永安二年(529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