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鄉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乡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491 to 68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82682 E 112.9162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潞州 Lu Zhou from 583 to 606
上党郡 Shangdang Jun from 607 to 617
韩州 Han Zhou from 618 to 642
潞州 Lu Zhou from 643 to 68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乡县(491~683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乡县迁治于南亭川,即今武乡县故县村。仍属乡郡。北周因之①。隋开皇三年(583年),属潞州②。大业三年(607年),属上党郡③。唐武德元年(618年),属韩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潞州④。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更名为武乡县⑤。 注: ①《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沁州 乡县故城。“即今武乡县治。晋武乡县在今辽州榆社县界。北魏移于今治,改曰乡县。隋及唐初俱因之。武后时为武乡,神龙时为乡县,后复为武乡。《旧唐书?地理志》武乡县,本汉涅县地。后魏移治于南亭川,改为乡县。《元和志》乡县东南至潞州一百七十里。《县志》南亭川即今县西南大南川。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五《府州厅县考》 武乡县,“北魏延和二年,置乡郡,以乡县、涅县属焉。而郡治之乡县及以前之武乡皆在今榆社县。太和十五年,移郡治于南亭川,即今县也。” (中华书局P2287,1990年) 民国《武乡新志》卷三《沿革考》 元魏为乡郡,领四县:阳城、乡、铜鞮、襄垣。乡,“即晋武乡郡治,真君九年罢辽阳县入焉。故治在今榆社县之北,。太和十五年徙治于南亭川,即今武乡县治。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41]P226) 《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潞州?乡郡 乡,今武乡县东南。旧置。《魏书?地形志》:乡,乡郡治。晋属上党郡。《李清造报德碑》:“大齐天保六年,岁次乙亥,七月已峁朔,二日庚辰,乡郡乡县李清。” (中华书局P876,1980年) ②《元和郡县志》卷十五?河东道四?潞州 乡县,“隋开皇初废郡,县属潞州。” (中华书局P421,1983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五《府州厅县考》 武乡县,“隋开皇三年,郡废……并属潞州。” (中华书局P2287,1990年) ③《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上党郡,后周置潞州。统县十:上党、长子、潞城、屯留、襄垣、黎城、涉、乡……。” (中华书局P849,1973年) 《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上党郡,后周置潞州。“按州当废于大业三年。” (《二十五史补编》第四册P4812,中华书局,1998年。) ④《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潞州大都督府 襄垣,隋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韩州,领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五县,又割并州之榆社来属。三年,置甲水县,仍以榆社属榆州。六年,割沁州之铜鞮来属。九年,省甲水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襄垣等五县隶潞州。 武乡 汉垣县,后魏曰沮[阳]城,移治于南亭川。改为乡县,属韩州。州废,属潞州。则天加“武”字。神龙年,去“武”字,复为乡县。后又加“武”字。 (中华书局P1478,1975年) 《新唐书》卷三九《志》第二九?地理三 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县十:“襄垣、上。武德元年以襄垣、黎城、涉、铜鞮、乡置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皆来属。” 武乡。“中。本乡,武后更名武乡,神龙元年复故名,寻又曰武乡。” (中华书局P1008,1975年) 按:乡县改名武乡县的年代定为武则天临朝称制的光宅元年(684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