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銅鞮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铜鞮县 (simplified Chinese)

Tongd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977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75743 E 112.6989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威盛军 Weisheng Jun from 977 to 1127
沁州 Qin Zhou from 1128 to 136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铜鞮县(977~1368年)治所(王尚义/王杰瑜编写)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铜鞮县迁治于今沁县县城,为威胜军治①。金天会七年(1128年),为沁州治。元因之②。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入沁州③。 注: ①《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威胜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县四:铜鞮,中。太平兴国初,与武乡自潞州来隶。武乡,上。沁源,中下。绵上。中下。 (中华书局P2136,1977年) 聂崇岐《宋史地理志考异》 威胜军。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三年”《元丰九域志》四、《隆平集》一、《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八“皆作二年”。 (《二十五史补编》第六册P7995,中华书局,1998年)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河东道十一?威胜军 理铜鞮县,本潞州铜鞮县地。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四月于此建军,仍割铜鞮、武乡二县来属。至太平兴国六年又割废沁州之沁源县以隶焉,领县三:铜鞮、武乡、沁源。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沁州 威胜故军,“今州治本汉铜鞮县地。五代时地名乱柳,在唐銅鞮县东北三十里,宋置威胜军于此,兼移銅鞮县治焉。” 乾隆《沁州志》卷一?建置沿革 宋太平兴国二年,始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威胜军,“即今州治。”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39]P24) 按:《沁州志》所称威胜军“即今州治”,当指清代沁州治,即今沁县县城。 ②《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沁州,中,刺史。锦山郡。宋威胜军,天会六年升为州。县四:沁源、武乡、铜鞮、绵上。” (中华书局P639,1975年) 按:威胜军改沁州,《金史》作“天会六年”,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等皆作“建炎三年”,今从“建炎三年”或“天会七年”。  《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沁州 宋置威胜军。金仍为沁州。元因之。领三县:铜鞮、沁源、武乡。 (中华书局P1382,1976年) ③《《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山西 沁州,“元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隶布政司。”领县二:沁源、武乡。 (中华书局P970,1974年) 《明一统志》卷二十一 沁州,“本朝洪武初以附郭铜鞮县省入,直隶山西布政司。”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三,山西五 沁州,“明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洪武九年,直隶山西布政司,领县二。” (中华书局P1980,2005年) 雍正《山西通志》卷三《沿革》 沁州,“明洪武初省铜鞮县入州,领县二。” 按:铜鞮县省入沁州年代均载为“洪武初”,据史载,洪武元年十二月,徐达方平定山西,其省入年代应为“二年”,与改沁州直隶州同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