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河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河东县 (simplified Chinese)

Hedo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96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83513 E 110.3323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蒲州 Pu Zhou from 596 to 606
蒲州 Pu Zhou from 596 to 605
蒲州 Pu Zhou from 596 to 619
蒲州 Pu Zhou from 606 to 741
蒲州 Pu Zhou from 607 to 741
蒲州 Pu Zhou from 620 to 741
河东郡 Hedong Jun from 742 to 755
河东郡 Hedong Jun from 756 to 757
蒲州 Pu Zhou from 758 to 759
河中府 Hezhongfu from 760 to 136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河东县(596年~1368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 陈一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属蒲州①,治所即今永济县西南蒲州镇②。隋大业二年(606年)蒲坂县并入河东县③。唐开元八年(720年)五月属河中府,六月仍属蒲州④,同年析河东县置河西县,同年又省并河西县。天宝元年(742年)属河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蒲州,乾元三年(760年)属河中府。唐大历五年(770年)析(同州)朝邑、河东别置河西县⑤。宋熙宁三年(1070年)并省河西县,熙宁六年(1073年)并省永乐县⑥。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河东县为蒲州⑦。 注: ①《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河东县,“本汉蒲坂县地也,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仍属蒲州。十六年移蒲坂县于城东,仍于今理别置河东县。”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隋开皇……十六年移蒲坂县于城东,仍于今理置河东县”。 ②《明一统志》卷二十 平阳府“蒲坂在蒲州东五里”。《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一 蒲州府 “《括地志》蒲坂故城在蒲州河东县东南二里,《元和志》蒲州城即蒲坂城也,隋开皇时移蒲坂县于城东,于今理别置河东县”。 按:蒲坂县治所迁徙到原蒲坂县城东,所分河东县位置在原蒲坂县地,即今永济县西南蒲州镇东。 ③《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河东县:本汉蒲坂县地也,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仍属蒲州。十六年移蒲坂县于城东,仍于今理别置河东县。大业二年省蒲坂县入河东县”。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河东县,“即汉蒲坂县地,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十六年移蒲坂县于城东,仍于今理置河东县。大业二年省蒲坂县入河东”。 ④《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今州本帝舜所都蒲坂也……开元八年五月改为河中府……六月诏停复为(蒲)州,乾元三年又改为河中府”。 《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东道?河中府 “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依旧为蒲州……天宝元年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复为蒲州……三年四月置河中府”。 ⑤《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东道?河中府 河东县,“隋县,州理所。开元八年分置河西县。其年罢中都,乃省”。 《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 河西,“开元八年析河东置,寻省……(大厯五年)析朝邑、河东别置”。 《山西通志》卷四?沿革?蒲州府 永济县,“隋开皇十六年析蒲坂置河东县,大业初并蒲坂入焉……唐开元八年析置河西县,寻省。(大厯五年)析朝邑、河东别置河西县”。 ⑥《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河中府 河东县,“熈宁三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为镇入焉”。 《山西通志》卷四沿革二 蒲州府 永济县,“宋熈宁三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为镇入焉”。 ⑦《明史》卷四十一?地理志?蒲州 “(元河中府)洪武二年改为蒲州,以州治河东县省入”。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山西?蒲州 河东废县,“明初,省县入州”。 《山西通志》卷四?沿革?蒲州府 “元隶晋宁路,治河东县……明洪武三年复为蒲州,以河东县省入”。 按, 明初省河东县时间或云洪武二年,或云洪武三年。今暂定在洪武二年(1369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