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汾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汾阴县 (simplified Chinese)

Fenyi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61 to 72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31203 E 110.48324 (geo data source: 95473)
part of:

汾阴郡 Fenyin Jun from 561 to 582
蒲州 Pu Zhou from 583 to 606
河东郡 Hedong Jun from 607 to 616
泰州 Tai Zhou from 617 to 617
泰州 Tai Zhou from 618 to 642
蒲州 Pu Zhou from 643 to 722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汾阴县(561年~722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 陈一风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徙汾阴县治至殷汤古城,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宝井村北,属汾阴郡①。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蒲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河东郡。义宁元年(617年)属泰州②。唐武德三年(620年)析置万泉县③。贞观十七年(643年)属蒲州④。开元九年(721年)五月属河中府,六月复属蒲州⑤。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汾阴县为宝鼎县⑥。 注: ①《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宝鼎县,“汉为汾阴县,属河东。河水南流过县故曰汾阴。……今县北九里汾阴故城是也。后汉至晋不改。刘元海省汾阴入蒲坂县。后魏大和十一年复置汾阴县于后土城。周武帝又移于殷汤古地,复置汾阴郡,以汾阴县属之”。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汾阴郡 汾阴县,“治殷汤城,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周武帝迁于殷汤古城,当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北十一里”。 (中华书局P779—780,1980年。) 按,北周武帝迁汾阴县治的具体时间无考。今暂依标准化原则定在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 ②《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宝鼎县,“后魏大和十一年复置汾阴县于后土城,周武帝又移于殷汤古地,复置汾阴郡,以汾阴县属之。隋开皇三年废汾阴,县属蒲州。大业三年罢蒲州,县改属河东郡。义宁元年改汾阴郡为泰州,移泰州理龙门县,又属焉”。 ③《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 万泉县,“武德三年分稷山界,于薛通城置万泉县,属泰州”。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万泉县,“武德三年于薛通故城置万泉县,属泰州”。 ④《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宝鼎县,“后魏大和十一年复置汾阴县……贞观十七年废泰州,属蒲州。开元十一年改为宝鼎县”。 ⑤《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开元九年五月改为河中府,六月诏停复为州”。 《通典》卷一百七十九?州郡?古冀州下?河东郡?蒲州 “……大唐初为蒲州,开元九年五月置中都改为河中府,寻罢,仍旧或为蒲州,或为河东郡。领县八:河东、桑泉、猗氏、安邑、解、虞乡、宝鼎、永乐”。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开元九年改为河中府……七月诏停,复为州……天宝元年改为河中郡”。 ⑥《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志 “玄宗开元十年……所司起作,获宝鼎三枚以献。十一年二月……改汾阴为宝鼎”。 《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 宝鼎县,“汉汾阴县……开元十一年玄宗祀后土获宝鼎,因改为宝鼎”。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宝鼎县,“本汉汾阴县也,属河东郡。刘元海时废汾阴县入蒲坂县。后魏孝文帝复置汾阴县。开元十一年改宝鼎县”。 按, 《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宝鼎县:“本汾阴……开元十年获宝鼎更名”,以汾阴改宝鼎的时间为开元十年,误。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