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禽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禽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nch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87 to 60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00104 E 111.57758 (geo data source: 0)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禽昌县(487~606年)治所 (王尚义袁钰编写)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复置禽昌县,属平阳郡①。治所在今临汾区②。隋大业二年(606)改为襄陵县③④。
注:
①《魏书?地形志上》晋州平阳郡禽昌:“二汉属河东,晋属,即汉、晋之北屈也,神?元年世祖禽赫连昌,仍置禽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并永安属焉。”又“平阳,真君六年并禽昌。太和十一年复。”
(中华书局1974年6月第1版,卷一百六上,2477页)
②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禽昌故城,在洪洞县东南,北魏置县。魏书地形志:平阳郡禽昌县,即汉晋之北屈也,神 元年,世祖禽赫连昌,置禽昌郡。太平真君二年改。元和志:禽昌故县,在洪洞县东南二十四里。按:今吉州,乃汉晋之北屈,相去殊逺,地形志所载与元和志、寰宇记不合,盖神?时置禽昌郡在北屈,真君时改县乃东徒,至太和时又徙白马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476册,卷九十九, 页)
③《隋书?地理志中》:“齐并襄陵入禽昌县。大业初改为襄陵。”
(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卷30, 851页)
④光绪《山西通志?府州厅县考四》平阳府襄陵县:“北魏初,齐天保七年,并襄陵禽昌。后周字平阳县东北二十里白马故城移禽昌县于废襄陵故城。隋大业二年,因旧城改为襄陵,隶临汾郡。”
(中华书局1990年11月第1版,卷二六,2318页)
⑤《舆地广记》襄陵县:“二汉旧县,属河东郡。晋属平阳郡。后魏太武以擒赫连昌,乃分置擒昌县。北齐废襄陵入擒昌。隋大业初,又改擒昌为襄陵,属临汾郡。唐属晋州。晋襄公之陵,在西北,因以名县。”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卷十八,513页)
⑥《明一统志》襄陵县:“在府城西南三十里。本晋大夫郄犨食邑,以襄公陵在此因名。汉始置襄陵县,属河东郡。魏属平阳郡。后魏分置擒昌县,北齐移擒昌治此。隋复为襄陵县。唐徙治于汾水之西,五代、晋属绛州,改属河中府。宋属晋州。金属平阳府。元仍旧。本朝因之,编户七十二里。”
(卷二十)
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襄陵县:“在府西南三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三十七里,东至浮山县界五十五里,西至乡宁县界十五里,南至太平县界三十五里,北至临汾县界二里,东南至曲沃县界五十里,西南至绛州稷山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临汾县界十里,西北至隰州蒲县界一百四十里。战国魏襄陵邑,汉置襄陵县,属河东郡,后汉因之。三国魏属平阳郡,晋及后魏因之,北齐省。后周平齐移禽昌县来治。隋大业二年仍改为襄陵县,属临汾郡。唐初属晋州,元和十四年改属绛州,太和元年又改属河中府。五代因之。宋初属晋州,后属平阳府。金因之。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本朝因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476册,卷九十九,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