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平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平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Pingch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6 to 107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39368 E 113.09676 (geo data source: 0)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城县(596~1073年)治所。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隋开皇十六(596年),设置,属辽州①。治所在今和顺县横岭镇仪城村②。大业三年(607年),属太原郡③。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并州。三年(620年),属榆州。八年(625年),属箕州。先天元年(712年),属仪州。天宝元年(742年),属乐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属仪州。中和三年(883年),属辽州④。宋熙宁七年(1074年),省入辽山县⑤。
注:
①《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河东道二?仪州 平城县,“本汉涅氏县也,晋置武乡县,地属焉。隋开皇十六年,于赵简子所立平都故城置平城县,属辽州。大业三年改属并州。武德三年改属榆州,六年省榆州,改属辽州,贞观八年改属箕州,先天元年改属仪州。”(中华书局P383,1983年。)
②《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三?山西五?辽州 平城废县,“州西北七十里。《志》云:即赵平都城也,赵简子所立。东魏武定末,高洋谋受魏禅,自晋阳拥兵而东,至平都城,即此。隋开皇十六年,置平城县,属并州。唐初因之。武德三年,改属榆州。六年,又改属辽州。宋熙宁七年,废为镇”。(中华书局P1986,2005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三《古迹考》平都城,“在和顺县。……谨案:平城今和顺县西九十里之仪城镇也。”(中华书局P3857~3858,1990年。)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下]?晋中市?和顺县 平城县故城。〔横岭镇仪城村四周?隋—金?县文物保护单位〕 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80米。墙体已无存。现仅存西门1座,砖砌券顶式,高约5米,宽约3米,进深约12米。民国《和顺县志》载,隋开皇十六年(596)建平城县于此,宋熙宁七年(1074)降平城为镇,属辽山县,宋元祐元年(1086)恢复平城县,金大定十六年(1176)并入和顺县。(中国文物出版社P730,2006年。)
③《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太原郡,……统县十五:晋阳、太原、交城、汾阳、文水、祁、寿阳、榆次、太谷、乐平、和顺、辽山、平城。”平城,“开皇十六年置”。(中华书局P854,1973年。)
④《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 北京太原府 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为并州总管,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三年,废总管。其年,……乐平、辽山、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辽州 隋太原郡之辽山县。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治乐平。其年,置义兴县。六年,自乐平移于辽山,仍以石艾、乐平二县属受州,省义兴县,以废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先天元年,又改为仪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仪州。中和三年八月,复为辽州。旧领县四。平城 隋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属榆州,六年,改为辽州。(中华书局P1479~1480,1975年。)
按:《旧唐志》载:武德三年(620年),以“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 “平城”条下却说“(武德)三年,改属榆州”;“辽州”条则下云:“(武德)六年,以废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隶属”。平城县在武德三年不可能同属两州。究其矛盾原因在于“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县置辽州”一语,少了“辽山县”而误加了“平城县”,其时,平城应属榆州,而非辽州。武德六年(623年),榆次废后,平城始属辽州。
⑤《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河东路 辽州,下,乐平郡。熙宁七年州废,省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县四:辽山,下。有黄泽砦。和顺,下。榆社,中下。平城。中。(中华书局P2133,1977年。)
《元丰九域志》卷四?河东路 下,辽州乐平郡,军事。熙宁七年废,隶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治辽山县。县一。熙宁七年废辽州,省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中华书局P174,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