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夏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夏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7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13745 E 111.2200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夏县(578年~1911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 陈一风
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夏县移治今夏县城关,属安邑郡①。隋开皇三年(583年)安邑郡废,属蒲州②。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河东郡③。义宁元年(617年)属安邑郡。武德元年(618年)隶虞州④,贞观十七年(643年)隶绛州,大足元年(701年)改属陕州,寻还隶绛州,乾元元年(758年)属陕郡,乾元三年(760年)复属陕州⑤。五代、宋因之⑥。金贞佑三年(1215年)改隶解州,元、明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解州⑦。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制,属山西省⑧。
注:
①《太平寰宇记》卷六?河南道?陕州 夏县,“本汉安邑故地……后周建德七年移于此地”。
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七?河南上?安邑郡 夏县,“今山西夏县城关……建德七年,始移今治”。(中华书局P581,1980年)
②《隋书》卷三十?地理志 河东郡 夏县,“夏旧置安邑郡,开皇初郡废”。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七?解州 夏县,“(太和)十八年改曰夏县,後置安邑郡。隋開皇初郡废,属蒲州。大业三年属河东郡。唐武德初属虞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属绛州。大足元年属陕州,寻还属绛州。乾元三年又属陕州。五代及宋因之。金贞祐三年改属解州。元因之。明属平阳府解州。本朝属解州”。
按,隋开皇三年废郡改州,因定夏县属蒲州时间在开皇三年(583年)。
③《元和郡县志》卷七?河南道?陕州 夏县,“隋大业二年属河东郡”。
按,据《隋书》卷三十?地理志,炀帝大业三年(60年)“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因此应该是隋大业三年属河东郡。
④《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东道?河中府河东郡 安邑县,“义宁元年以安邑、虞乡、夏置安邑郡,武德元年曰虞州”。
《太平寰宇記》卷四十六?河东道?蒲州 安邑县,“义宁元年置安邑郡,唐武德元年废,置虞州”。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山西?解州 安邑县,“义宁初,复置安邑郡。唐武德初,改置虞州”。
《山西通志》卷四?解州?安邑县 “义宁元年以安邑、虞乡、夏置安邑郡”。
⑤《元和郡县志》卷七?河南道?陕州 夏县,“贞观十七年隶绛州,大足元年割属陕州,寻属绛州,乾元三年属陕州”。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 陕州,“大足元年割绛州之夏县来属,寻却还绛州……乾元元年复为陕郡。因割蒲州之解、安邑、绛州之夏县来属”。
《太平寰宇记》卷六?河南道 陕州,“大足元年割绛州之夏县来属,寻却还绛州……乾元元年复为陕郡,因割蒲州之解、安邑、绛州之夏县来属”,夏县,“(北魏)属河东郡,后周建德七年移于此地,义宁初属虞州,贞观十七年隶绛州,乾元三年属陕州”。
⑥《宋史》卷八十六?河中府 陕州,“县七:陕、平陸、夏、靈寶……”。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七?解州 夏县,“乾元三年又属陕州。五代及宋因之”。
⑦《明一统志》卷二十?平阳府 夏县,“金、元属解州。本朝因之”。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七?解州 夏县,“乾元三年又属陕州。五代及宋因之。金贞佑三年改属解州。元因之。明属平阳府解州。本朝属解州”。
雍正《山西通志》卷五?沿革 夏县,“元、明隶平阳府解州。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隶解州”。
《清史稿》卷六十?地理志 解州直隶州,“雍正二年升……领县四:安邑、夏、平陆、芮城”。
⑧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序 “民国肇兴……废府州”。(商务印书馆P3, 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