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清廉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清廉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nglia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386 to 60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14144 E 111.71831 (geo data source: 0)
part of:

河内郡 Henei Jun from 489 to 525
邵郡 Shao Jun from 526 to 606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清廉县(386年~606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 陈一风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置清廉县,隶壶丘郡①。北魏皇兴四年(470年)属邵上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9年)属河内郡,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属邵郡②。隋大业三年(607年)省废入垣县③。治所在今垣曲县城南约二十公里清廉村④。 注: ①《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七 河东道八绛州 垣县 古清亷县,“在县西北二十二里。后魏割闻喜、安邑东界之人于清亷山北置县,隶壶丘郡”。 按,北魏置清廉县的具体时间无考,今暂定在北魏初登国元年(386)。 ②《魏书》卷一百六?地形志 邵郡,“皇兴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并河内。孝昌中改,复”。 《元和郡县志》卷七?陜州 垣县,“本汉县,属河东郡。后魏献文帝皇兴四年置邵郡及白水县。”。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梁纪?髙祖武皇帝 “左丞杨檦自言父猛尝为邵郡白水令”胡三省注:“魏收《志》:皇兴四年置邵郡,治白水县。《五代志》:绛郡垣县后魏置邵郡及白水县。《裴庆孙传》:邵郡治阳胡城”。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 垣曲县,“后魏皇兴四年改置白水县,兼置邵郡。太和中郡废,属河内郡”。 《山西通志》卷五?沿革 垣曲县,“北魏皇兴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并河内。孝昌中复析置白水县,领白水、清亷、苌平、西太平四县。旧《志》:置邵郡于阳壶城……”。 按:《元和郡县志》卷七、《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胡三省注等均以北魏皇兴四年于阳壶城所设郡名为“邵郡”。但是最早记载《魏书》卷一百六记作“邵上郡”,《山西通志》卷五沿革从之。细绎《魏书》卷一百六“孝昌中改,复”一句文意,当为北魏皇兴四年于阳壶城设置“邵上郡”,于北魏孝昌二年改为“邵郡”,《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即如此理解,另还可参孔祥军《中华书局本<魏书?地形志>标点献疑》,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五期。 另《魏书》卷一百六?地形志所云“太和中并河内”当为“被河内郡所并入”,《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即如此理解。另参孔祥军《中华书局本<魏书?地形志>标点献疑》,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五期。 另邵郡被并入河内郡的具体时间无考,仅有“太和中”的笼统记载,依标准化原则,把时间定在太和12年,即489年。 ③《隋书》卷三十?地理志?绛郡 垣县,“后魏置邵郡及白水县,后周置邵州,改白水为亳城。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县改为垣县,又省后魏所置清廉县及后周所置蒲原县入焉”。 《山西通志》卷五?沿革?绛州 垣曲县,“大业初州废,改垣县,又省后魏所置清亷县、后周所置蒲原县入焉,隶绛郡”。 按,据《隋书》卷三十?地理志,隋大业三年(607年) “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因此定清廉县省入垣县的时间在大业三年。 ④《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山西?绛州?垣曲县 清廉城,“县西五十二里。后魏置县,以清廉山为名。 按:清亷县具体位置还可参《山西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北魏—隋,中国地图出版社P38-53,2000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