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稷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稷山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sh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60216 E 110.9788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稷山县(598年~1911年)治所 编写者:王尚义 陈一风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高凉县名为稷山,属绛州。治所在今稷山县城关①。大业三年(607年)属绛郡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绛州③。天宝元年(742年)属绛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绛州④。唐天祐元年(904年)改属河中府,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割隶绛州⑤。宋、金、元、明、清俱属绛州⑥。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属山西省⑦。
注:
①《隋书》卷三十?地理志?绛郡 稷山县,“后魏曰高凉,开皇十八年改焉”。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绛州 稷山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绛州。十八年改为稷山县”。
《明一统志》卷二十?绛州 稷山县,“隋属绛州,迁治于汾水北,改曰稷山县,以山为名。”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 稷山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县曰稷山”。
按:稷山县治所自隋开皇十八年以后,一直在今山西省汾水北岸稷山县城关。详参《山西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隋,中国地图出版社P52—53,2000年。
②按,《隋书》卷三十?地理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绛州复改为绛郡。
③《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东道?河中府 绛州,“隋绛郡,武徳元年置绛州总管府,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泰、蒲、虞、芮、邵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五县”。
《元和郡县志》卷十四?河东道?河中府 绛州,“武徳元年罢郡置绛州总管,三年复为绛州”。
④《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七?河东道 绛州,“天宝元年改为绛郡,乾元元年复为绛州”。
⑤《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七?河东道?绛州 稷山县,“唐末属河中府,后唐同光二年割隶绛州”
《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河中府 稷山,“本隶绛州,唐末来属”。
《旧五代史》巻一百五十?郡县志?河中府 稷山县,“后唐同光二年正月割隶绛州”。
按,唐末稷山县改属河中府具体时间无考,依标准化原则暂定在天佑元年(904年)。
⑥《宋史》卷八十六?地理志?绛州 “县七:正平、曲沃、太平、翼城、稷山、绛、垣曲”。
《金史》卷二十六?地理志?绛州 “县八……正平、曲沃、稷山、翼城、太平、垣曲、绛、平水”。
《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绛州 “领七县:正平、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县、垣曲”。
《明史》卷四十一?地理志?绛州 “领县三:稷山、绛、垣曲”。
《清史稿》卷六十?地理志 绛州直隶州,“明,平阳属州,领稷山、绛、垣曲。雍正二年升……领县五:垣曲、闻喜、绛、稷山、河津”。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八?绛州 稷山县,“明属平阳府绛州,本朝属绛州”。
《山西通志》卷五?沿革?绛州 稷山县,“明隶平阳府绛州,国朝隶平阳府,雍正二年改隶绛州”。
⑦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序 “民国肇兴……废府州”。(商务印书馆P3,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