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介休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介休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exi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02647 E 111.9121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介州 Jie Zhou from 598 to 606
西河郡 Xihe Jun from 607 to 616
介休郡 Jiexiu Jun from 617 to 617
介州 Jie Zhou from 618 to 626
汾州 Fen Zhou from 627 to 642
汾州 Fen Zhou from 627 to 642
汾州 Fen Zhou from 643 to 741
河西郡 Hexi Jun from 742 to 757
汾州 Fen Zhou from 758 to 1217
太原路 Taiyuanlu from 1218 to 1264
汾州 Fen Zhou from 1265 to 1375
汾州 Fen Zhou from 1376 to 1594
汾州府 Fenzhou Fu from 1595 to 191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介休县(598~1911年)治所。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平昌县为介休县,属介州。大业三年(607年),属西河郡①。治所在今介休市区②。义宁元年(617年),为介休郡治所。唐武德元年(618年),为介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年)属汾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河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属汾州③。宋、金因之④。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属太原路。至元二年(1265年),属汾州⑤。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属汾州府⑥。清因之⑦。1912年,废汾州府,介休县属山西省⑧。 注: ①《隋书》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西河郡,“后魏置汾州,后齐置南朔州,后周改曰介州。”统县六:隰城、介休、永安、平遥、灵石、绵上。介休,“后魏置定阳郡、平昌县。后周改郡曰介休,以介休县入焉。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曰介休”。(中华书局P852,1973年。) ②《北周地理志》卷九河北上?介州 介休郡治平昌。后魏侨置定阳郡,北周改曰介休郡。《隋书?地理志》:介休,“后魏置定阳郡、平昌县。后周改郡曰介休,以介休县入焉。开皇初郡废”。平昌,“今山西介休县城关”。“后魏侨置平昌县于介休县界,北周又并介休入平昌。”(中华书局P829,1980年。) 按:东魏至北周、隋,平昌县治始终在今介休市区,而介休县治所在今介休市洪山镇。北周建德七年(578年),介休县并入平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平昌县为介休县,至此,介休县始回归秦汉介休故城,即今介休市区,至今而不改。 ③《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 汾州上 隋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隰城、介休、孝义、平遥四县。其年,割介休、平遥二县属介休郡。武德元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改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来属。贞观元年,省介州,以介休、平遥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复为汾州。旧领县四,……天宝领县五。西河、孝义、介休、平遥、灵石。介休 汉县。武德元年,于县置介州。贞观元年,州废,以介休、平遥属汾州。(中华书局P1475,1975年。) 《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 汾州西河郡,望。本浩州,武德三年更名。县五。西河、孝义、介休、平遥、灵石。介休,“望。义宁元年以介休、平遥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曰介州,贞观元年州废,以二县来属。有雀鼠谷。有介山”。(中华书局P1002,1975年。) 《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汾州 介休县。“隋开皇末又改平昌为介休县。义宁元年于县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改郡为介州。贞观元年废介州,以县属汾州。”(中华书局P379,1983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四《府州厅县考二》汾州府,“隋为介州,大业中州并废,介州为西河。”(中华书局P2194,1990年。) 按:隋开皇三年(583年),全国废郡,以州领县,平昌县属介州。十八年(598年),平昌县改为介休县,仍属介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介休县始属西河郡。 ④《宋史》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河东路 汾州,望,西河郡,军事。县五:西河、平遥、介休、灵石、孝义。(中华书局P2133,1975年。) 《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汾州,上。宋西河郡军事,天会六年置汾阳军节度使,后又置河东、南、北路提刑司。县五:西河、孝义、介休、平遥、灵石。 (中华书局P631,1975年。) ⑤《元史》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 冀宁路,上。唐并州,又为太原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一)[三]年,立太原路总管府。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宁路。领司一、县十、州十四。州领九县。汾州,中。唐改西河郡为浩州,又改汾州,又改西河郡,又为汾州。金置汾阳军。元初立汾州元帅府,割灵石县隶平阳路之霍州,仍析置小灵石县,后废府。至元二年,复行州事,省小灵石入介休。三年,并温泉入孝义。领四县:西河、孝义、平遥、介休。 介休。下。元初直隶太原府,至元二年来属,仍省小灵石县入焉。(中华书局P1377,1976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四《府州厅县考二》?汾州府 介休县,“元初立太原路。至元二年,仍属汾州……。”(中华书局P2206,1990年。) ⑥《明史》卷四一《志》第一七?地理二 汾州府,“元汾州,属冀宁路”。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升为府。领州一,县七。介休,“府东南。有介山,亦曰绵山。西有汾水,东有石洞水,西流入焉。东北有邬城泊,与平遥、文水二县界,即昭余祁薮之余浸也,或亦谓之蒿泽。东南有关子岭镇巡检司”。(中华书局P965,1974年。) ⑦《清史稿》卷六十《志》三十五?地理七?山西 汾州府:“冲,繁,难。隶冀宁道”。康熙六年,省明冀南道入。领州一,县七。介休,“冲,繁,难。府东南七十里。南,介山,一曰绵山,绵水出。东:天峻,石河出,又东石桐水出。东北:汾水自平遥入,后先合之,入灵石。张兰镇,同知驻。义棠驿”。(中华书局P20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