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高柳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高柳县 (simplified Chinese)

Gaoli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21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40.35370 E 113.7520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代郡 Dai Jun from -221 to -200
代郡 Dai Jun from -221 to 13
代郡 Dai Jun from -199 to 212
代郡 Dai Jun from 14 to 212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高柳县(前221~212年)治所。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属代郡①。治今大同市阳高县城②。西汉因之③,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2年)为代郡治④,建安十八年(213年)废⑤。 注: ①《史记》卷六《秦本纪第六》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中华书局P239,1959年。) 按: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汉王六年“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候喜为代王”,又将《汉书?地理志》中在三郡地辖县(包括定襄郡,本从云中郡分出)相加共55县,减去汉景帝时新置的阴馆县,为54县,与秦遗53县基本相符,故确定三郡辖县均为承秦之县。另据《史记》载,前222年,王贲攻代,代亡。代郡入秦当在代亡之后,因此确定代郡置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高柳县亦为秦县,兹以代郡所置之年为置县之始年。 ②⑤《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九?大同府?古迹 高柳故城,“在阳高县西北。汉置县,属代郡。后汉末省,晋复置。后魏永熙中于县置高柳郡,北齐省。” 阎文儒《广武和古城堡的汉墓》高柳县是代郡的重要城市,它有位置,在现在阳高县的西北。杜佑《通典》179卷《州郡典》云中郡条上说:“云中:汉旧县,隋曰云内县,白登山、白登台。汉高帝被围于此,有高柳城参合陂。”高柳县唐时既然在云中境内,当然距云中城不远了。云中城就是《汉书地理志》雁门郡的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市。《水经注》漯水条上说:“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雁出其门,在高柳北……其水东南流,迳高柳县故城北,旧代郡治……城在平城,东南六七十里,于代为西北也。”高柳县治的地址,我觉得水经注所记的,实在有许多问题,……要是高柳县在大同县东南,不但数里不符,就是这条雁门水,也没有地方去找到。嘉靖一统志上说:“高柳故城,在阳高县西北。”是很正确的,所以阳高县城附近,可能是属于汉时的高柳县了。(《雁北文物勘察团报告》P67~68,1951年。) ③《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属幽州”。县十八:桑乾、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狋氏、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代、灵丘、广昌、卤城。] 高柳,“西部都尉治”。(中华书局P1621,1962年。) ④《后汉书》卷二十三《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代郡,“秦置”。十一城:高柳、桑乾、道人、当城、马城、班氏、狋氏、北平邑、东安阳、平舒、代。(中华书局P3526,1962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八《府州厅县考六》?大同府 阳高县,“后汉初,为芦芳所据。建武十九年,封芳为代王,其相闵堪为高柳侯,并居此。二十七年,复置代郡,治高柳,领县十一。……晋代郡徙治代,县并废。”(中华书局P2497,1990年。) 按:关于高柳县的废省时代,史志所载有异。《魏书?地形志二上》载:高柳,“二汉属代郡,晋罢,后复属。” 光绪《山西通志》也言:阳高县,“二十七年,复置代郡,治高柳,领县十一。……晋代郡徙治代,县并废。……永熙中,置高柳郡,领安阳、高柳二县,隶恒州,寄治秀容郡。”《大清一统志》则云:“后汉末省,晋复置。”据《北史?魏本纪第一》载:登国元年秋八月,“帝自弩山幸牛川,屯于延水,南出代谷,会贺麟于高柳,大破窟咄,悉收其众。”知北魏初,高柳县是存在的,概高柳县于西晋曾一度有过废省,今从《大清一统志》。又据东汉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建安十八年,并州省入冀州。故确定县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废。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