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靈丘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灵丘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ngqi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5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9.42899 E 114.26724 (geo data source: 0)
part of:

代郡 Dai Jun from -221 to -200
代郡 Dai Jun from -221 to 13
代郡 Dai Jun from -199 to 51
代郡 Dai Jun from 14 to 5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灵丘县(前221~51年)治所。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属代郡①。治今大同市灵丘县武灵镇麻嘴村②。西汉因之③。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2年)废④。 注: ①《史记》卷六《本纪》第六?秦始皇 (始皇)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中华书局P234~236,1959年。) 按:《史记?赵世家》载,“[赵敬侯]二年,败齐于灵丘”。故定为秦县,且以秦军灭代的秦王政二十五年的次年(前221年),为灵丘县始置年代。 ②《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四?山西六?蔚州 灵丘故城,“县东十里,故赵邑也。《史记?赵世家》:孝成王七年,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汉置县,高帝十一年,樊哙斩陈于灵丘,即此”。(中华书局P2050,2005年。) 顺治《云中郡志》卷二《纪异》灵丘故城,“灵丘县东十里。其西十里有萧太后城,东二里有杨六郎城”。(大同市方志办重印P64,1988年。) 《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中?大同市灵丘县灵丘县故城 [武灵镇麻嘴村?汉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城墙基宽2~4米,残高2~6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8~0.1米。城门已毁。采集有泥质灰陶壶和罐等残片。光绪《山西通志》载,“汉置灵丘县,属代郡,因赵武灵王墓故名。东汉光和元年(178),别置中山国,寻省。”(中国地图出版社P117,2006年。) ③《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属幽州。县十八:桑乾、道人、当城、高柳、马城、班氏、延陵、狋氏、且如、平邑、阳原、东安阳、参合、平舒、代、灵丘、广昌、卤城。灵丘,“滱河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 ④《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四?河东道三?蔚州 灵丘县,“本汉旧县,属代郡,后汉省。”(中华书局P405,1983年。) 《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九?大同府?建置沿革灵邱县,“汉置灵邱县,属代郡。后汉省。”又《古迹》:灵邱故城,“在灵邱县东。……本汉旧县,后汉省。”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八《府州厅县考六》大同府,“建武中,芦芳之乱,沿边八郡并废,徙雁门、代郡之民于常山关、居庸关东。二十七年,复置郡,自善无移雁门治阴馆,县仍属。其代郡则省延陵、阳原、参合、灵丘,领十一县,治高柳。”(中华书局P2468,1990年。) 按:灵丘县废省时间,光绪《山西通志》于灵丘县条下又载,“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寻省。”与大同府条所言有异。今从《元和郡县图志》和《大清一统志》,确定为东汉。又据光绪《山西通志》,确定具体废省时间为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2年)。
Copyright: 2025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