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忻州 (traditional Chinese)

忻州 (simplified Chinese)

Xin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618 to 63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39856 E 112.7312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Tang from 618 to 637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忻州(618~741)治所和界线(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新兴郡为忻州。领秀容一县,四年(621年)又析置定襄县。贞观五年(631年),析秀容县地置怀化县,十二年(638年),改属代州,辖区缩小。忻州治秀容县①,即今忻州市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定襄郡。 注: ①《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 忻州,“隋楼烦郡之秀容县。义旗初,置新兴郡,领秀容一县。武德元年,改为忻州。四年,又置定襄县。天宝元年,改为定襄郡。”旧领县二:秀容、定襄。 秀容,“汉汾阳县地,治郭下。隋朝自秀容故城移于此,因改为秀容县” (第1484页,中华书局,1975年) 《新唐书》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九?地理三?河东道 忻州定襄郡,下。本新兴郡,义宁元年以楼烦郡之秀容置。县二:秀容、定襄。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九?《州郡九》?古冀州下 定襄郡。忻州,“今理秀容县” 。“隋初置新兴郡及云州,后改新兴郡为忻州;因忻口为名。炀帝初,废云州及忻州,以其地属楼烦、定襄二郡。大唐复分置忻州,或为定襄郡。”领县二:秀容、定襄。 《舆地广记》卷十八?河东路上 下忻州,隋开皇十八年置忻州,“大业初州废,属楼烦郡。义宁元年复置新兴郡。唐武德元年复为忻州,天宝元年曰定襄郡。皇朝因之。”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山西二》 忻州,“秦为太原郡地。汉因之。后汉末,为新兴郡地。晋因之。北魏兼置肆州。永安中,又改郡为来安郡。后周徙州于雁门郡。隋开皇初,复改置新兴郡,旋废。十八年,置忻州,因忻口为名。大业三年,州废,属楼烦郡。义宁初,复置新兴郡。唐武德初,又改为忻州。天宝初,曰新兴郡。” (第1845页,中华书局,2005年) 雍正《山西通志》卷五?《沿革三》 忻州,“大业初州废,又废铜川县为秀容,隶楼烦郡。《旧唐志》隋自秀容故城徙治此,故名秀容。义宁元年以秀容置忻州。唐初新兴郡领秀容县,武德元年改忻州,四年析秀容置定襄县。天宝元年改定襄郡,为下郡,秀容为上县。”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九?《府州厅县考》 忻州,“大业四年,州罢,以秀容隶楼烦郡。唐初复为新兴郡。武德元年,改忻州。四年,析秀容置定襄县。天宝元年,改定襄郡,为下郡,管兵三千人,领县二,秀容为上县。” (第2567~2568页,中华书局,1990年) 按:《读史方舆纪要》云:“唐武德初,又改为忻州。天宝初,曰新兴郡”;雍正《山西通志》曰:“义宁元年以秀容置忻州”,误。 忻州(618~742年)界线 其时忻州辖境相当于今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西界即今忻州市忻府区牛尾庄乡,南界即今忻州市忻府区下佐乡关城村,西南界即今忻州市忻府区庄磨镇峪子村,西北界即今忻州市忻府区杨胡乡①。东界即今忻州市五台县白家庄镇边家庄村,东北界即今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北界即今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东南界即今忻州市定襄县董家堰乡沙岭村②。 注: ①西界、西南界、南界、西北界:光绪《山西通志》卷二九?《府州厅县考七》?忻州 “本州境……西至静乐县界石带桥沟一百一十里……南至太原府阳曲县界关城镇三十五里……西南到阳曲县界峪子村六十里……西北到崞县界阳胡村六十五里。” (中华书局P2572,1990年。) 光绪《山西通志》卷三?《府州厅县图下》?忻州 忻州本州西:有“牛尾”村。 (中华书局P285,1990年。) ②东界、北界、东南界、东北界:光绪《山西通志》卷二九?《府州厅县考七》?定襄县 “东至代州五台县界边家庄七十里……北至代州崞县界横道镇三十里……东南到阳曲县界砂岭三十里……东北到五台县界河边村三十五里” (中华书局P2576,1990年)
Copyright: 2025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