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受州 (traditional Chinese)
受州 (simplified Chinese)
Shou Zhou (Pinyin)
type:
州 州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620 to 62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09096 E 113.4129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唐 Tang from 620 to 622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受州(620~622年)界线(编写者:王尚义、王杰瑜)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受州,治所盂县,即今阳泉市盂县县城。领盂县、寿阳二县。武德六年(623年),迁移于寿阳县,辽州石艾、乐平县二县来属,辖区扩大。武德八年(625年),移治赛鱼城。贞观八年(634年)废。
注: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第十九?地理二?河东道三
北京太原府,隋为太原郡。“(武德)三年,废总管。其年,置汾阳;仍以盂、寿阳二县置受州,治盂县。”旧领县十四。天宝领县十三。
盂,“隋县。武德三年,置受州,领盂、寿阳二县。六年,移受州于寿阳。贞观八年,省受州,盂复属并州。”
(中华书局P1480~1482,1975年。)
《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太原府
盂县。“本汉旧县,属太原郡,后汉及晋不改。……武德三年,割并州之盂、寿阳二县于此置受州,贞观八年省受州,盂县复属并州。”
(中华书局P375,1983年。)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河东道一?并州
盂县,“本晋大夫盂丙之邑。汉旧县,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割并州之盂、寿阳二县于此置受州,贞观八年省受州盂县复属并州。”
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五《府州厅县考三》?平定州
盂县。 “唐武德三年,于县置受州,领盂、受阳二县,……六年,徙受州于受阳。”
(中华书局P2302。1990年。)
受州(620~622年)界线
其时受州辖区大致相当于今阳泉市盂县,以及晋中市寿阳县。受州的东北界即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与河北省平山县交界线上的六岭关①。东界即今晋中市寿阳县与阳泉市交界线的张净村②。南界即今晋中市寿阳县与和顺县交界线上的中兰村③。西界北段即今即今阳泉市盂县与太原市阳曲县交界线上的尹家沟村,南段即今晋中市寿阳县与太原市阳曲县交界线上的王胡庄村④。北界即今阳泉市盂县与忻州市五台县交界线上的椿树底村。
注:
①东北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二五《府州厅县考三》?盂县:“县境,东到正定府井陉县二百五十里……东北到平山县界六岭关六十里。”(中华书局第2306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盂县东北有“六岭关”,当是。
按:平山县,井陉县,今俱属河北省。
②东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三《府州厅县图下》?寿阳县:东界上有“张净镇”。(中华书局第280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寿阳县东界上有“张净”村,当是。
③南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二五《府州厅县考三》?寿阳县:“县境,南至辽州和顺县界中兰村一百里。”(中华书局第2301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寿阳县南界上有“中兰”村,当是。
④西界:北段据光绪《山西通志》巻三《府州厅县图下》:盂县西界:盂县西界与阳曲县东界交界线上有“尹家沟”村。(中华书局第279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盂县西界上亦有“尹家沟”村,当是。
南段据光绪《山西通志》巻三《府州厅县图下》:寿阳县西界:与阳曲县交界线上有“王胡庄”村。(中华书局第281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寿阳县西界上有“王胡庄”村,当是。
⑤北界:光绪《山西通志》巻三《府州厅县图下》:盂县北界:盂县北界与五台县南界交界线上有“椿树底”村。(中华书局第279页,1990年。)1995年《山西省地图集》盂县北界有“椿树底”村,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