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東海郡 (traditional Chinese)

东海郡 (simplified Chinese)

Donghai Jun (Pinyin)

type: jun commandery
temporal span: from 607 to 620
spatial info: POLYGON point N 34.582210 E 0.0000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Sui from 607 to 620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东海郡(607年—620年)治所和界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海州为东海郡(1),治朐山县(江苏连云港市南海州),领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五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海州(3)。

郡界:
1,东界:东至海(4)。
2,西界:西以今郯城县、新沂县沭河为界(5)。
3,南界:以今涟水县南废黄河为界(6)。
4,北界:北以今赣榆县北界为界(7)。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朐山县,后周为朐山县、朐山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带郡。”(同上引书,871页)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志例,当无此‘带郡’二字,当有‘置东海郡’四字。”(《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852页)则应是大业三年改为东海郡,《太平寰宇记》卷22《河南道二十二》:海州,“大业三年,罢(海)州为(东海)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是也。
(2)《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东海郡,统县五: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1—872页)。
(3)《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海州,“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州领朐山、龙沮、新乐、曲阳、沭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九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45页)《太平寰宇记》卷22《河南道二十二》:海州,“隋大业三年,罢海州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平臧君相,以郡归顺,复为海州。”(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
(4)《元和郡县图志》卷11《河南道七·海州》:“东至海二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301页)
(5)《元丰九域志》卷5《淮南东路·海州》:西至本州界一百五十里,自界首至徐州三百三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上册,195页)按此书记述海州领朐山、怀仁、沭阳、东海四县,除东海县在郡东,其西部与唐代一致,所记西界里数即唐代西界里数。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十《舆地·疆域》:海州,“西至山东郯城县界一百五十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1册,180页)亦与清代海州西界并无差别。《元丰九域志》卷5《淮南东路·海州》:沭阳县,“有沭水。”(同上引书,195页)按沭水即今沭河,可知唐、宋时,海州西部以今沭河为界,隋代大致相同。
(6)《太平寰宇记》卷124《淮南道二》:楚州《四至八到》,“北至淮七十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按其时楚州治山阳县,县北即是淮水,隔淮水之北为涟水县,据此,海州涟水县南以淮水为界。
(7)《元丰九域志》卷5《淮南东路·海州》:“北至本州界一百二十里,自界首至密州二百三十里。”同书又载:怀仁县,“州北八十里。”(同上引书,195页)按唐、宋怀仁县治今赣榆县西北赣马(《江苏省地图集》,69页),怀仁县在州北八十里,又北至州界四十里推断,与今赣检县北界无别,大致同今赣榆县北界。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