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獲鹿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获鹿县 (simplified Chinese)
Huol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56 to 121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8.08311 E 114.3077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获鹿县(756-1219)
唐天宝十五载(756)以鹿泉县改名。⑴治所即今河北获鹿县驻地获鹿镇。⑵属平山郡,寻属恒山郡。⑶乾元元年(758年)属恒州。⑷元和十五年(820年)因避穆宗名讳,更名镇州。⑸五代后唐初属真定府。⑹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属恒州。⑺后汉复属镇州。⑻约北宋天圣前后属真定府。⑼金天会七年(1129年)属真定府。⑽蒙古太祖时改为西宁州。⑾
⑴《旧唐书》:天宝十五载(756年)三月“已亥,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成县为束鹿县。”
《旧唐书》卷39《地理二》:“至德元年,改为获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503页)
《新唐书》卷39《地理三》:“获鹿,中。本鹿泉,天宝十五载更名。”(北京,中华书局,第1015页)
按: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年,改年号时在七月份,当时本纪记载准确。《元和郡县志》卷17《河北道二》:“贞观二年改名获鹿。”(中华书局,第480页),不从。
⑵嘉庆《清一统志》卷27《正定府二》:“本战国中山国石邑,后属赵。汉置石邑县,属常山郡,后汉省。晋复置,仍属常山郡。后魏因之。北齐废井陉,改石邑曰井陉。隋开皇六年复曰石邑,十六年析置鹿泉县,并属井州。大业初,复省鹿泉入石邑,属恒山郡。义宁初,改置恒山郡于石邑县,复置鹿泉县属焉。唐武德四年徙恒州治真定,以石邑为属县,而鹿泉县属井州。贞观十七年废井州,以鹿泉县属恒州。至德初,改鹿泉曰获鹿。宋开宝六年,省石邑县入焉,属真定府。金兴定三年升为镇宁州,元初曰西宁州。太宗七年复为获鹿县,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本朝因之。”(第9册,第3页)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2卷《建置志》,第94页。
⑶⑸《新唐书》卷39《地理三》,北京,中华书局,第1014页。
《旧唐书》卷39《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502页。
⑷《旧唐书》卷39《地理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册,第1502页。
⑹《五代会要》卷19:“后唐长兴三年四月,中书门下奏:‘案《十道图》,以关内为上,遂以凤翔为首,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为次。中兴初,升魏州为兴唐府,镇州为真定府,皆是创业兴王之地。请升于府于五府之上,合为七府。仍以兴唐为首,真定、凤翔、成都、江陵、兴元为次。’从之。”
按:《五代会要》云“中兴初”升,当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⑺《五代会要》卷24:“镇州。晋天福七年正月,改为顺国军节度,改常山为恒山郡,应军额馆驿带常山名者,并改为恒山,以安重荣叛命初平故也。至汉天福十二年八月,却并复为成德军。”
⑻《五代会要》卷24:“镇州。晋天福七年正月,改为顺国军节度,改常山为恒山郡,应军额馆驿带常山名者,并改为恒山,以安重荣叛命初平故也。至汉天福十二年八月,却并复为成德军。”
按: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八月改军名,当作同年改州名。
⑼《宋史》卷86《地理二》,中华书局,第7册,第2126页。
⑽《金史》卷25《地理中》,中华书局,第2册,第603页。
⑾《元史》卷58《地理一》:“获鹿,中。太宗在潜邸改西宁州,既即位七年,复为获鹿县,隶真定。”(第5册,1356页)
《元史》卷1《太祖纪》:太祖十五年秋,“木华黎徇地至真定,武仙出降。”(第1册,第21页)
按:因《地理志》无具体年份,暂以蒙古兵攻占真定府时间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