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朗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朗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Langl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06 to 47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74715 E 113.7543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汝南郡 Runan Jun from -206 to 470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朗陵县(公元前206—471年) 西汉高帝公元前206年,置朗陵县,属汝南郡,①治所在今河南省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石滚河乡。② 东汉因之。③ 西晋因之。④ 刘宋因之。⑤ 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1年),改名安昌县,属新置之初安郡,⑥ 注: ①《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汝南郡,高帝置。莽曰汝汾。分为赏都尉。属豫州。……县三十七:……朗陵,应劭曰:‘朗陵山在西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 册,第1561页。) ②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朗陵故城,在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汉置县,属汝南郡。后汉建武十五年,封臧宫为侯邑。三国魏咸熙初,封何曾为朗陵侯。晋武帝即位,进爵朗陵公,皆即此地。刘宋县废。后魏延兴二年,拜大阳酋长桓诞为东荆州刺史,治朗陵,后徙比阳,改置安昌县于此。《元和志》,朗山县,东北至蔡州九十里,本汉安昌县地。后魏太平真君二年,于朗陵故城复置。隋开皇三年,移于今理,属豫州。十六年,改为朗山县。《寰宇记》,故城,在今朗山县西南三十五里。”(《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③ 《后汉书》志第二十:“汝南郡,高帝置。……三十七城,……朗陵,侯国,《左传》:‘成六年楚拒晋桑隧,杜预曰县东有桑里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 册,第3424页。) ④ 《晋书》卷十四:“汝南郡,汉置。统县十五,户二万一千五百。新息。南安阳。安成,侯相。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故江国,有江亭。上蔡。平舆,故沈子国,有沈亭。定颍。灈阳。南顿。汝阳。吴房,故房子国。西平,故柏国,有龙泉,水可用淬刀剑。”(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421页。) ⑤ 《宋书》卷三十六:“汝南太守,汉高帝立。领县十一。户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一,口八万九千三百四十九。去州水一千,陆七百。去京都水三千,陆一千五百。……朗陵令,汉旧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81页。) ⑥ 《魏书》卷一〇六中:“初安郡延兴二年置,孝昌中陷,后复。领县四,户二千二十六,口五千九百二十二。新怀,有乐山。安昌,前汉属汝南,后属。怀德,有清水山、铜山、浮石山。昭越,有木连山。”(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34—3535页。)《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朗陵故城,在确山县西南三十五里。汉置县,属汝南郡。……后魏太平真君二年,于朗陵故城复置。隋开皇三年,移于今理,属豫州。十六年,改为朗山县。《寰宇记》,故城,在今朗山县西南三十五里。”(《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后魏太平真君二年重置一事,无更多史料印证,据当时形势,当为战乱拉锯时段反复废置,故作该县延续。后魏太平真君二年重置,不单独开列。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