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上蔡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上蔡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angca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317 to 89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13262 E 114.1784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汝南郡 Runan Jun from 317 to 438
汝阳郡 Ruyang Jun from 439 to 466
汝南郡 Runan Jun from 467 to 579
舒州 Shu Zhou from 580 to 580
舒州 Shu Zhou from 581 to 581
豫州 Yu Zhou from 582 to 59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上蔡县(317—892年) 东晋317年,上蔡县移治悬瓠城,即今汝南县城,约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城西北隅,属汝南郡,并升格为汝南郡郡治。① 刘宋439年,置司州,上蔡县为司州汝阳郡首县。② 刘宋泰始三年(467年),入属北魏,属豫州汝南郡,为首县。 梁天监七年(508年),入于梁,寻复为魏取。 梁太清初547年,又入梁,寻又没于东魏。③ 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属舒州。④ 隋开皇二年(582年),罢汝南郡,直属豫州。⑤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改名汝阳县。⑥ 注: ① 《魏书》卷一百六中:“汝南郡,汉高帝置。领县八。……上蔡,州、郡治。二汉、晋属。有武陵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33页。)又,《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古悬瓠城,即今汝阳县治。本汉上蔡县地。晋时谓之悬瓠城,东晋移汝南郡治此。兴宁二年,燕李洪等攻汝南,败晋兵于悬瓠是也,为南北朝相争要地,屯兵置戍。”“悬瓠楼,在汝阳县城西北隅,今废。水经注,悬瓠城上西北隅,平南王肃起高台于小城,建层楼于隅河。下际水湄,降眺栗渚。”(《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② 《魏书》卷一百六中:“豫州,刘义隆置司州,治悬瓠城。皇兴中改。”(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533页。)又,《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汝阳县,郭下。本汉旧县也,属汝南郡。晋属汝南国,宋属汝阳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238页。)据以上两条,刘宋时期,上蔡县有很大可能性属于司州汝阳郡。 ③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六:“古悬瓠城,即今汝阳县治。本汉上蔡县地。晋时谓之悬瓠城,东晋移汝南郡治此。兴宁二年,燕李洪等攻汝南,败晋兵于悬瓠是也,为南北朝相争要地,屯兵置戍。宋泰始三年,入于魏,为豫州刺史治。梁天监七年,降梁。寻复为魏取。太清初,仍入于梁,寻又没于东魏。”(《续修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④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蔡州,……宋文帝又于悬瓠城置司州,其后太武帝收河南地,献文帝改司州为豫州。周大象二年,改为舒州。隋文帝改为豫州,移入悬瓠城,今理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237页。)按,自刘宋司州起,州治已移入悬瓠城,虽州名变化,隋文帝将豫州州治移入悬瓠城之说,殊不可解。存疑。姑作刘宋时期移治悬瓠城。 ⑤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汝阳县,郭下。本汉旧县也,属汝南郡。晋属汝南国,宋属汝阳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县属豫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238页。) ⑥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汝阳县,郭下。本汉旧县也,属汝南郡。晋属汝南国,宋属汝阳郡。隋开皇二年罢郡,县属豫州。仁寿四年改豫州为溱州,以县属焉。大业二年,又移于今理,属蔡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238页。)又,《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上蔡县,上,南至州七十里。本汉旧县也,古蔡国。晋上蔡县,属汝南国。后魏神龟三年,于此置临蔡县,高齐废。隋文帝开皇十二年,移于今理,为上蔡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241页。)按,新的上蔡县于开皇十二年置,故推测原上蔡县改名汝阳县亦在同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