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襄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襄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ngcheng Xia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0 to -1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85369 E 113.4723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襄城县 前230—前188年 今河南襄城
楚新襄城,秦昭王八年(299年)入秦,后改襄城(1),始王十七年(前230年)属颍川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属韩国,六年(前201年)仍属颍川郡(2),高后元年(前187年)为侯国(3)。治今河南襄城(4)。
注:
(1)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云,西安相家巷同时出土秦封泥有“新襄城丞印”、“襄城丞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00页)秦《编年记》:昭王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归。”(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3页)《史记》卷5《秦本纪》:昭襄王七年,拔新城。张守节正义:《楚世家》云,怀王二十九年,秦复伐楚,大破楚军,楚军死二万,杀我将军景缺。年表云,秦败我襄城,杀景缺。《括地志》云,许州襄城县即古新城县也。按世家、年表,则“新”字误作“襄”字也。(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11页)按:上引秦封泥、《编年记》、《秦本纪》知“新城”实为“新襄城”之省文,年表作襄城与《秦本纪》矛盾,盖追溯或习用之词,则《秦本纪》、《括地志》不误。据此,楚作“新襄城”,或简称“新城”,秦取地,初因之,后改“襄城”;或“新襄城”前本名“襄城”,后虽称“新襄城”,仍习称或简称“新城”、“襄城”。史念海《秦县考》襄城也作秦县。(《禹贡半月刊》,7卷6、7合期,1937年,293页)
(2)《史记》卷6《秦始王本纪》: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32页)
(3)《史记》卷19《惠景间侯者年表》,襄成,索隐,县名,属颍川。高后元年侯。(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3册,984页)《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颍川郡,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襄城,莽曰相城。(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0页)
(4)《太平寰宇记》卷8《汝州》:襄城县,今县理即废汝州,古襄城也。(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52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18《许州一?古迹》:襄城故城,在今襄城县西。旧志,古城在今县西墉外,遗迹连亘,达城城隅。(《四部丛刊续编》79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解,襄城县,襄县城墙,县城西北隅,初为战国魏襄城邑,后屡建屡废。明代在唐筑城墙基础上甃以砖石。现存城垣总长约1500米,高10米,底宽10米,顶宽3米。内黄土夯筑。(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87页)故址即今河南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