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郏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a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07 to 49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97205 E 113.2034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郏县 前207—497年 今河南郏县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属汉置,属颍川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属韩国,六年(前201年)仍属颍川郡(1),天凤元年(14年)属左队郡,更始元年(23年)复旧(2)。东汉同(3)。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属襄城郡(4)。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称郏城(5)。治今河南郏县(6)。
注:
(1)《汉书》卷1《高帝纪》:秦二世三年,四月,南攻颍川,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册,18页)卷28上《地理志上》:颍川郡,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郏。(6册,1560页)凡汉颍川郡属县,未详置年者均作取其地置。
(2)《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复故。
(3)《续汉志》不载,《后汉书》卷1《光武纪》建武十七年,凤皇见于颍川之郏县。李贤注:郏,今汝州郏城县也。(中华书局,1965年,1册,69页)则东汉有此县。
(4)《晋书》卷14《地理志上》豫州襄城郡,泰始二年置;郏。(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1页)《水经注疏》卷21《汝水》:疏熊会贞以襄城郡建于魏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册,1761页)按:《三国志》卷23《魏志?裴潜传》裴注引《魏略》黄朗,黄初中为长史,迁襄城典农中郎将;卷4《魏志?三少帝纪》咸熙元年,是岁,罢屯田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册,676页;1册,152页)《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二年十二月,罢农官为郡县。(1册,55页)《通典》卷26《职官典六》: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典农校尉,皆曹公置,晋武帝泰始二年,罢农官为郡县。(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册,729页)上罢农官为郡县有二说:三国魏咸熙元年(264年)、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其间仅差一年;三国魏末司马氏已掌握政权,处于朝代交替之间,疑虽有此命,但未及施行,故泰始二年再次重申。今从《晋书》、《通典》。
(5)《晋志》作郏。《魏书》卷106《地形志下》:荆州,太和中治穰城;襄城郡,领郏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633-5)《通典》卷171《州郡典一》:齐东昏永元初,沔北诸郡,相继败没。今南阳郡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4册,4462页)齐永元当北魏太和二十二年。今作入魏后作郏城。
(6)《水经注疏》卷21《汝水》:养水东北入东长湖,乱流注汝水也;汝水又迳郏县故城南,滶水注之,滶水又东北至郏入汝。汝水,今汝河;养水,今宝丰县北石河;滶水,今宝丰县北净肠河。(《水经注通检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56-7页)正德《汝州志》卷1《城池》:郏县,春秋时楚令尹子瑕所筑,成化戊申重修。(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46册)《清嘉庆一统志》卷225《汝州二?古迹》:郏县故城,今郏县治。(《四部丛刊续编》81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据《水经注》郏县在汝河北,河南西有石河,东有净肠河,东北注于汝河;今石河东合净肠河入汝,河流下游虽有变迁,但形势期本相符,是古郏县即今河南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