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峽石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峡石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sh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967 to 97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72316 E 111.5013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陕州 Shan Zhou from 967 to 976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峡石县 967—976年 治今河南陕县东南峡石东车豪附近 宋乾德五年(967年)移治石壕镇,属陕州,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复移治(1)。治今河南陕县东南峡石东车豪附近(2)。 注: (1)《宋会要辑稿?方域五》:陕州硖石县,乾德五年移治于右(石)壕镇,乃割河南永宁县之胡郭管隶焉。太平兴国二年徙今治,三年,自虢州来隶,熙宁六年废隶陕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8册,7402页) (2)《宋会要辑稿?方域五》:陕州硖石县,乾德五年移治于右(石)壕镇。太平兴国二年徙今治。《宋史》卷87《地理志三》:永兴军路陕州陕,熙宁六年,省硖石县为石壕镇入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45页)《太平寰宇记》卷6《陕州》:硖石县,唐义宁元年再置崤县,理硖石坞,二年省。武德元年再立,三年移理鸭桥故镇。贞观八年移于安阳城,十四年移于硖石坞西,即今县是也。至皇朝乾德五年,割河南府永宁县胡郭一村属焉。安阳城,县西四十里,唐贞观八年移崤县在此城内置,十四年移治向南,改名硖石县。神雀台,在县东北四十五里石壕镇东路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册,103-4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21《陕州二?古迹》:石壕镇,唐、五代时硖石为县,而石壕村已见杜诗,《宋志》合为一,恐误。(《四部丛刊续编》80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民国《陕县志》卷19《古迹》:安阳故县,南县村,俗名旧县,南县为安阳故县无疑。(《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114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册,732页)1988年《陕县志》第五编文化第七章文物古迹第二节古文化遗址:菜园南县村之硖石故城安阳河两岸均有遗迹,亦名安阳城。(河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493页)《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文物单位简介,南硖石县故城,菜园乡南县村,唐代。断崖处偶可见夯土墙基,面积约25万平方米。(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347页)据上引材料,一、安阳城,即今南县村,各记载无异议,则《寰宇记》“安阳城,县西四十里”,此县应指今峡石,今或称北峡石,南县村正在峡石西南;而同书“十四年移于硖石坞西,即今县是也”,此“今县”又当指南县村附近之峡石,今或称南峡石;1983年于张茅西崖出土唐开元三年《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巂州都督长沙郡公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玄堂记》:玄堂在陕州东硖石县东北廿里崇孝乡南陔里安阳公之原。(《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459页)西崖在今峡石以西张茅西二里许,(民国《陕县志》)可证唐代峡石县确在今峡石西南。二、《宋会要》乾德五年(967年)移石壕,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徙“今治”,“石壕”与“今县”显系二地,而“今县”应为今峡石,今或称北陕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5载,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至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南)祀汾阴,往返路线都行经新安、渑池、陕石、陕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册,662-4页)如经今南县村、石门一带南陕石,应经今县南之永宁(1914年改为洛宁),则宋真宗陕州、渑池间均路过的峡石,必即今峡石。三、《宋志》与《宋会要》从文字看,似同一来源,《宋志》或有混淆,《清统志》疑《宋志》误,有一定道理。按:石壕所在,清代以来,已不甚清楚,《清嘉庆一统志》卷221《陕州二?古迹》:石壕镇,州东南七十里;硖石驿,州东七十里;两者里距无差别。钱谦益注杜甫诗,对石壕所在亦不明确。(《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上册,77页)今硖石东干壕(民国《陕县志》)、上世纪地图作甘豪(壕),今又作石壕,但《元丰九域志》陕州陕县,有石壕、干壕、故县三镇,(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上册,107页)则干壕、石壕并非一地。《寰宇记》安阳城,县西四十里;神雀台,在县东北四十五里石壕镇东路北;如前所述,前者“县”指今峡石,后者“县”指今南县村一带;两者相较,石壕镇当在今峡石东五里左右,其地有车豪,近似。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