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蓼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蓼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ao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29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37073 E 115.75157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蓼县 529—555年 今河南固始东北史河西、灌河东汇流处
约梁中大通元年(529年)置,属新蔡郡(1),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名固始(2)。治今河南固始东北史河西、灌河东汇流处(3)。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弋阳郡,梁置光州;固始,梁曰蓼县,后齐改名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5页)《太平寰宇记》卷127《光州》:固始县,北齐置建州,至梁末,寻复废州,又为新蔡郡,领固始一县也。(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6册,2512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23《光州二?古迹》:蓼县故城,在今固始县东北。刘宋时省,梁复置,东魏改固始。《通典》卷171《州郡典一》:梁氏州郡,多沿旧制。武帝受禅,数年即失汉川及淮西之地,其后频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淮北。普通七年克寿春,自永元二年陷后魏,至是凡二十七年。中大通初,大举北伐,淮北城镇,相继克平。中大通元年,魏朝大乱。(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4册,4463页)按:寿春在淮南,近蓼县,中大通后淮北地也为梁有,蓼县复置年代无记载,今姑作其时复置。
(2)《隋书》卷31《地理志下》:弋阳郡,梁置光州;固始,梁曰蓼县,后齐改名焉。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7《河南上》:新蔡郡,固始,梁曰蓼县,北齐改曰固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681页)《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壬子“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
(3)《水经注疏》卷32《决水》:决水自(安丰)县西北流,迳蓼县故城东,又迳其北,世谓之史水,决水又西北,灌水注之;灌水东北迳蓼县故城西,而北注决水。(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662-4页)决水(史水),今史河;灌水(淮水、浍水),今灌河。(《水经注通检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85页)嘉靖《固始县志》卷2《舆地志?古迹》:蓼城,邑东北。(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51册)《清嘉庆一统志》卷223《光州二?古迹》:蓼县故城,在固始县东北。刘宋时省,梁复置,东魏改固始,故县遂废。县志,今有蓼城冈,在县东北七十里。(《四部丛刊续编》81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按:据《水经注》蓼县故址应在今河南固始东北史河西、灌河东汇流处。《清统志》云,改名固始后,故县废,则改名后治有徙移,即今县,似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