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新鄭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新郑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nzh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0 to 2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39732 E 113.7190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新郑县 约前230--约288年 今河南新郑
约秦始王十七年(前230年)置(1),属颍川郡(2),约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属河南郡(3),天凤元年(14年)属保忠信卿,更始元年(23年)复旧(4)。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属河南尹(5),三国魏同(6),约西晋太康十年(289年)省入苑陵(7)。治今河南新郑(8)。
注:
(1)《史记》卷6《秦始王本纪》:“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32页)卷46《韩世家》:王安“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川郡,韩遂亡。”张守节正义:亡在秦始皇帝十七年。(6册,1878页)史念海《秦县考》:新郑“秦人取其地,常无不置县之理。”(《禹贡半月刊》,7卷6、7合期,1937年,290页)今作秦灭韩置县,又《本纪》二十一年,“新郑反”(233页)为一时之事,未计入。
(2)谭其骧《秦郡界址考》:三川“新郑、苑陵、尉氏,疑亦当属颍川,故郑地,韩所都也。”(北京,人民出版社,《长水集》,上册,14页)
(3)《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新郑属河南郡。(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55页)《西汉政区地理》推测元鼎三年新郑一带益河南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134页)
(4)《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莽曰保忠信乡。(1555页)同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颍川等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谭其骧《新莽职方考》:保忠信卿,汉河南郡,天凤元年,更郡名曰保忠信,置卿。《志》误卿为乡,或本《谷水注》亦误。(《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55页)
(5)《后汉书志》19《郡国志一》河南尹。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389-90页。
(6)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1。《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23页。
(7)《晋书?地理志》不载。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05-468页。《元和郡县志》卷8《河南道四》:郑州新郑“晋省。”(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05页)《左传》卷4隐公十一年,杜预注:此今河南新郑。(《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1736页)杜预(222-285年)为西晋人,《杜预》注作于杜预末年,285年为太康三年,今作太康末年省。《左传》卷2隐公元年,杜预注:郑在荥阳宛陵县西南。(1714页)《魏书》卷106《地形志中》广武郡苑陵,有新郑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36页)当省入苑陵。
(8)《文汇报》1962年4月19日、《人民日报》5月10日报导,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现郑韩故城,也即秦汉以后新郑县,故城主体在今新郑县外围。又见《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河南开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429-35页)1994年新郑县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