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陽翟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阳翟县 (simplified Chinese)

Yangzha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163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16249 E 113.4670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颍川郡 Yingchuan Jun from 23 to 219
河南尹 Henanyin from 220 to 264
河南郡 Henan Jun from 265 to 538
阳翟郡 Yangdi Jun from 539 to 582
许州 Xu Zhou from 583 to 595
嵩州 Song Zhou from 596 to 603
嵩州 Song Zhou from 604 to 606
襄城郡 Xiangcheng Jun from 607 to 620
嵩州 Song Zhou from 621 to 626
许州 Xu Zhou from 627 to 662
洛州 Luo Zhou from 663 to 712
河南府 Henanfu from 713 to 842
许州 Xu Zhou from 843 to 1079
颍昌府 Yingchangfu from 1080 to 1126
许州 Xu Zhou from 1127 to 1181
颍顺州 Yingshun Zhou from 1182 to 1183
钧州 Jun Zhou from 1184 to 1637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阳翟县 23--1637 年 今河南禹州市 更始元年(23年)复改颍川为阳翟,颍川郡治,东汉同(1)。约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属河南尹(2),晋泰始元年(265年)属河南郡(3),东晋及十六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并同(4),北魏不变,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属阳翟郡(5),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许州,十六年(596年)属嵩州,大业三年(607年)属襄城郡(6)。唐武德四年(621)属嵩州,贞观元年(627年)属许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663.1.30)属洛州,开元元年(713年)属河南府,会昌三年(843年)复属许州(7)。五代梁、唐、晋、汉、周不改(8),北宋初同,元丰三年(1080年)属颍昌府(9),金仍属许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为颍顺州治,二十四年(1184年)为钧州治(10)。蒙元不改(11),明洪武元年(1638年)省入钧州(12)。治今河南禹州市(13)。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颍川郡,秦置,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阳翟,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此,莽曰颍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0页)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姑作此年改。《长安志》卷1《总叙》: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更始元年,三辅各复其旧。”(长安县志局,1930年,1册,2页)阳翟虽不属三辅,今县名亦参照此年复旧。 (2)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1:豫州颍川郡,治阳翟,《晋志》治许昌,当是魏徙。(《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30页)《宋书》卷36《州郡志二》:豫州颍川太守,阳翟,魏、晋属河南。(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4页) (3)《晋书》卷14《地理志上》河南郡领阳翟。(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5-6页) (4)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2;《十六国疆域志》卷1、2、3、4、12。《二十五史补编》,3册,3605;4090、4101、4124、4139、4161、4194页。 (5)《魏书》卷106《地形志中》:阳翟郡阳翟“晋属河南尹,兴和元年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8页) (6)《隋书》卷30《地理志中》:襄城郡,后周改曰和州,开皇初改为伊州,大业初改曰汝州。阳翟,东魏置阳翟郡,开皇初郡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7页)《元和郡县志》卷5《河南道一》:河南府阳翟县 “后魏复置阳翟郡,隋开皇十六年废郡,置嵩州,以县属焉。大业三年隶襄城郡,武德中又隶嵩州,贞观元年废入许州,建都后改属河南府。”(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38页)《太平寰宇记》卷7《河南道七》:许州阳翟县“隋初隶许州,又分许、洛之地以置嵩州,复以阳翟隶嵩州,炀帝三年罢嵩州,割隶襄城郡,唐武德初又立嵩州,复隶之,贞观三年省州,以阳翟隶许州,龙朔二年,割入河南府,今属许州。”(金陵书局,清光绪八年刊本)按:隋开皇三年废郡为州,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元和志》开皇十六年废郡为州,与当时制度不符,当系析许州置嵩州。 (7)《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河南府,龙朔二年,以许州之阳翟来属。告成,武德四年,又置嵩州,贞观元年,割阳翟隶许州。会昌三年,阳翟还许州。陕州,武德三年,又置嵩州。许州,贞观元年,以嵩州之阳翟来属;显庆二年,割阳翟属洛州;开元二十六年,以阳翟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22、1425、1427、1431页)《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河南府阳城,武德四年,以阳城、嵩阳、阳翟置嵩州。许州颍川郡阳翟“初隶嵩州,贞观元年来属,龙朔二年隶洛州,会昌三年复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987-8页)《唐会要》卷70《州县改置上》:武德四年置嵩州,领阳翟等四县;阳翟县,武德四年,隶嵩州;贞观二年,省州,县改隶许州,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割隶洛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下册,1478-9页)按:《旧唐书》显庆二年、开元二十六年改属,《新唐书》、《唐会要》均不载,显庆二年(657年)属洛州,何以龙朔二年(662年)又属河南,洛州即河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属许州,会昌三年(843年)又属许州,显有矛盾,今不取。 (8)《旧五代史》卷150《郡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6册,2014页。《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716页。 (9)《宋史》卷85《地理志一》京西北路颍昌府。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5页。 (10)《金史》卷25《地理志中》南京路钧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95页。《宋会要辑稿?方域五》:颍昌府,刘豫改为许州,绍兴九年改复依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