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共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共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Gongch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6 to 11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45868 E 113.7941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共城县 586--1188年 今河南辉县市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名共城,属怀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河内郡(1)。唐武德元年(618年)共州治,四年(621年)属殷州,贞观元年(627年)属卫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汲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卫州(2)。五代、北宋同(3)。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卫州治,二十八年(1188年)复属卫州,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河平(4)。治今河南辉县市(5)。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河内郡,旧曰怀州。共城,旧曰共,后齐废,开皇六年复置,曰共城。(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8-9页)《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卫州,共城县,高齐省,隋开皇四年加城字,于此置共城县,属卫州。中华书局校勘记:属卫州,《考证》上宜有脱文,《隋志》属怀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61、474页)《太平寰宇记》卷56《河北道五》:卫州共城县,隋开皇四年移获嘉城于修武故,于此又置共城县,因此添“城”字,以属卫州。(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
(2)《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怀州,获嘉,武德四年,于县置殷州,领获嘉、武陟、修武、新乡、共城五县,贞观元年,省殷州,以新乡、共城属卫州。卫州,隋汲郡,本治卫县,武德元年,改为卫州。贞观元年,州治移于汲县,又殷州,以共城、新乡、博望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汲郡,乾元元年,复为卫州。共城,武德元年置共州,领共城、凡城二县。四年废共州,省凡城入共城县,初属殷州,贞观初来属。卫,汉朝歌县,纣所都朝歌城在今县西。隋大业二年,改为卫县,仍置汲郡于县治。贞观初,移于汲县。初属义州,州废,属卫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90页)《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怀州河内郡。获嘉,武德四年,以获嘉、武陟、修武、新乡、共城五县置殷州,贞观元年,州废,新乡、共城、博望隶卫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0、1012页)
(3)《宋史》卷86《地理志二》河北西路卫州领共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28页。
(4)《金史》卷25《地理志中》:河北西路卫州,治汲县,大定二十六年八月以避河患,徙于共城,二十八年复旧治。贞祐二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城为倚郭。苏门,本共城,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河平,避显宗讳也。明昌三年改为今名。贞祐三年升为辉州,兴定四年置山阳县隶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08页)明万历《卫辉府志》卷1《地里志?郡邑沿革》:辉县,汉置共县,隋开皇十六年改共城县,金世宗大定二年,避太子允恭讳改为河平县,章宗明昌三年改为苏门县。(《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4册,中国书店,1992年,571页)今从《金志》。
(5)明万历《卫辉府志》卷1《地里志?郡邑沿革》:辉县,汉置共县,隋开皇十六年改共城县,金世宗大定二年,避太子允恭讳改为河平县,章宗明昌三年改为苏门县,后升为辉州治,明改州为县。《古迹》:辉县古共城,在今县城外,周围十里,相传即魏世子共伯肇建,四门遗址尚存。一云元辉州故城旧址。(571、581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00《卫辉府二?古迹》:共县故城,今辉县治。(《四部丛刊续编》73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辉县市志》第三十一篇第二章第二节古城遗址:共州故城,即旧县城,为唐、宋、金、元、明、清代州、县官署所在地,1945、1949年两次全部拆除。(河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737页)《河南省地名词典》:辉县市,市区在市境东南部,自西汉起历为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222页)按:1938至1948年曾多次迁移,(参见《辉县市志》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建置沿革,70页)1949年后仍治旧城,1988年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