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汲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汲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130 to 44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38237 E 113.96857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河内郡 Henei Jun from -130 to 13
河内郡 Henei Jun from 22 to 219
朝歌郡 Chaoge Jun from 220 to 265
汲郡 Ji Jun from 266 to 450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汲县 前130--约449年 今河南卫辉市西南汲城 汉元光五年(前130年)改汲侯国复为县,属河内郡(1),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后队郡(2),更始元年(22年)复属河内郡(3),东汉同(4),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属朝歌郡(5),西晋泰始二年(266年)为汲郡治(6),十六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同(7),约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废(8)。治今河南卫辉市西南汲城(9)。 注: (1)《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领汲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54页)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汲绍侯公上不害,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建元二年侯广嗣,九年,元光五年,坐大逆,弃市。(2册,605页) (2)《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河内郡,莽曰后队。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12册,4136页) (3)王莽亡后复旧。 (4)《后汉书志》19《郡国志》河内郡领汲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395页。 (5)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朝歌郡,《通典》云,魏置朝歌郡,晋改汲郡。《晋志》于汲郡下注云,太始二年置,不言朝歌改名。《通鉴》胡注记曹魏冀州统郡之数,亦不及朝歌。《方舆纪要》论历代州域形势于晋汲郡下注云,魏置朝歌,后废,太始二年改置汲郡,疑为近实。(《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44、2853页)《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司州汲郡,泰始二年置。首县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7页)按:《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卫州,在汉为汲县,属河内郡;魏黄初中置朝歌郡,属冀州;晋武帝改朝歌郡为汲郡,仍属冀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59页)《太平寰宇记》卷56《河北道五》:卫州汲郡,今理汲县;汉为汲县地,属河内郡,魏黄初中置朝歌郡,属冀州,晋武帝改朝歌为汲郡,仍属冀州,后魏孝静帝移汲郡理枋头。(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今参照《三国郡县表附考证》、《晋志》作三国魏黄初元年置朝歌郡,晋泰始二年改置汲郡。 (6)《晋书》卷14《地理志上》:汲郡,泰始二年置。首县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7页)《水经注疏》卷9《清水》:又东过汲县北,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上册,812页)置郡年代,两说不同。按:《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五年“冬十月丙子,以汲郡太守王宏有政绩,赐谷千斛。”(1册,59页);卷29《五行志下》:咸宁五年六月庚戌,汲郡雨雹。(3册,873页)泰始(265-274年)及咸宁五年(279年)在前,太康(280-289年)在后,泰始五年、咸宁五年既已见汲郡,当以《晋志》泰始二年置汲郡为是。 (7)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1、2、3、4、12。《二十五史补编》,3册,4088、4100、4122、4136、4187页。 (8)《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司州汲郡,晋武帝置,治枋头;汲,二汉属河内,晋属,后罢,太和十二年复,治汲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58页)卷3《太宗纪》:泰常八年三月乙已,幸汲郡,至于枋头。(1册,63页)则汲县应省于泰常八年(423年)以后,太和十二年(488年)以前。《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卫州汲县,黄河西自新乡县界流入,经县南,去县七里谓之棘津,亦谓之石济津。宋元嘉中遣宣威将军垣护之以水军守石济,亦是此处也。(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60页)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南朝宋曾北伐,虽旋即败还,但其地附近一度沦为战场,另外,相近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前枋城、东枋城、后枋城一带,西近卫辉市)已是魏重镇,设有镇将,《魏书》卷4《世祖纪下》:太平真君十一年,诏枋头镇将守兖州。(1册,104页)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即宋元嘉二十七年,姑作此年废县。 (9)《史记》卷5《秦本纪》:庄襄王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汲故城在卫州所理汲县西南二十五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19-20页)《清嘉庆一统志》卷200《卫辉府二?古迹》:汲县故城,在今汲县西南。汉置县,北齐省县入伍城,隋改伍城曰汲,而故城遂废。(《四部丛刊续编》73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卫辉市志》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汲城:在今孙杏村乡;第十一编第四章第二节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汲城旧址,在城西南12公里汲城村,现存城墙长200米,高约5米。(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135、553页)唐卫州治汲县,汲县至清、民国未变,1988年撤县设卫辉市,隋以前汲县故址即今卫辉市西南汲城。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